当前位置: 首页 > 发展改革专栏 > 支援合作 > 支援合作地区 > 京沈合作 > 相关工作
【沈河金廊发布】沈阳“畅融工程”精准赋能实体经济 金融“活水”滴灌市场主体提质增效

日期:2025-10-15 来源:新华财经

沈阳市委金融办锚定市场主体融资“痛点”“堵点”,以优化金融服务体系为抓手,开展“2025沈阳·畅融工程”,通过机制创新、政策滴灌、合作深化、服务升级等系列举措,推动金融资源精准流向实体经济,为市场主体注入金融“活水”。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辖内银行为实体经济提供新增资金支持实现1000亿元以上。

全链条融资服务“破梗阻”,精准匹配市场主体需求

沈阳市委金融办建立“需求梳理-清单推送-政企对接-跟踪问效”全链条融资服务机制,推动金融供给与企业需求高效匹配。累计向金融机构推送7批次融资需求清单,涵盖334个项目、总额190亿元。围绕科技、外贸、节能环保及洗浴、粮贸、水产等民生领域市场主体,分层分类举办专题对接活动。开展“企业走访月”“个体工商户金融服务月”,深入一线了解市场主体融资诉求。组织涉外企业金融投资交流会、金融支持养老发展座谈会等18场专题活动,及276场中小型精准对接会,累计触达企业2858户,成功促成588户企业获得融资95.56亿元,有效畅通各类市场主体融资渠道。

首贷贴息政策“降成本”,破解小微企业“首贷难”

针对小微企业“首贷难、首贷贵”痛点,沈阳市委金融办实施“首贷户”贴息政策,通过财政资金撬动金融资源,降低市场主体首次融资门槛。

政策实施以来,全市新增“首贷户”突破1000户,首贷贷款投放规模达15亿元,为“首贷户”节约融资成本约1324万元。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降低融资成本,助力其“轻装上阵”谋发展。

风险分担机制“强保障”,激发金融机构服务小微动力

沈阳市委金融办印发实施《沈阳市小微企业助保金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管理办法》(沈金局发〔2025〕1号),通过扩大支持贷款种类、延伸服务领域、简化办理流程等三大关键举措完善政银风险分担机制。

此举有效激发银行机构放贷积极性,进一步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让更多“缺抵押、少担保”的小微市场主体获得金融支持。

多方战略合作“固根基”,为实体经济注入多维支撑

沈阳市委金融办通过深化政企、校地、区域合作,为实体经济发展夯实金融基础。推动市政府与中国进出口银行辽宁省分行签订合作方案,强化金融对沈阳对外开放的战略支撑。

促成沈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与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沈阳市金融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推动沈阳临空经济区与京沈两地金融办签署合作备忘录,促进跨域产业与金融融合发展。

京沈对口合作“聚合力”,引入外部资源赋能科技金融

依托京沈对口合作机制,沈阳市委金融办主动对接北京优质金融资源,为沈阳科技型市场主体“牵线搭桥”。举办“金融大讲堂”“京沈金融合作交流会”“科技金融专题对接会”,搭建两地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交流平台。组织赴北京市委金融办、北京金融街、朝阳科技金融示范区学习先进经验。邀请北京10余家金融机构来沈实地对接,引入北京金融资本、科技金融服务模式,助力沈阳科技金融中心建设,推动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

下一步,沈阳市委金融办将持续深化“畅融工程”,聚焦市场主体新需求、新诉求,进一步优化金融服务机制、创新金融产品、拓宽融资渠道,推动金融“活水”更精准、更高效地滋养实体经济,为建设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提供坚实金融支撑。

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国家及各省市发展改革委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北京发改政务掌上办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运河东大街55号院

电话:010-55590088

邮编:101160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
北京发改政务掌上办
主办: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办: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网站标识码:1100000011京ICP备05084924号-5 京公网安备110112021011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