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发展改革专栏 > 2022北京两会 >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2022请回答 ——《北京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专刊

日期:2022-01-07 09:56 来源:北京青年报

廓清三种关系 报告如何稳布局?

昨天,市长陈吉宁代表北京市人民政府,向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报告政府工作(以下简称《政府工作报告》),同时提交大会审议的还有《关于北京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以下简称《计划报告》)、《北京市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2年预算草案的报告》(以下简称《财政报告》)。

    “百年征程铸伟业,双奥之城启新篇”,“十分不易,难能可贵”,“凝聚了首都人民的集体智慧和力量,展现了首都城市的强大韧性和活力”……《政府工作报告》等以凝练的概括、朴实的笔触、人民的立场对2021年的六项重点工作进行了总结,对2022年的九大任务进行了部署。北京青年报记者梳理上述报告发现,通过部署工作、阐述任务、总结得失,报告廓清了“稳”与“进”、“立”与“破”、“供”与“需”等多重关系,从而实现经济稳布局,凸显“首都发展”的要义。

    “稳”与“进”

    北京经济将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今年工作的开篇时首先指出,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全力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计划报告》强调“坚定信心、稳扎稳打,牢牢把握稳是主基调、稳是大局,将稳增长、调结构、推改革有机结合,全力推动北京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北青报记者纵览上述报告发现,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把“稳”作为工作主基调的基础上,“进”字则呼应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政策发力适当靠前”的顶层设计。据统计,《政府工作报告》中,在今年工作部署的板块里“加紧”、“加快”、“加速”之类的表述出现了20余次,例如就推动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政府工作报告》使用“加紧建设运河商务区和特色小镇”;部署“国际科创中心建设”时,使用“加快形成高效的新型举国创新机制体制”、“加速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积蓄数字化新势能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释放数字经济新活力”。在《计划报告》中,也多次使用“加快”一词部署提升高精尖产业核心竞争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高速泛在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工作。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在加快发展步伐的一系列部署中,《政府工作报告》中同时不断强调要“纵深”推进两区建设、要“扎实”推进一些产业园项目建设。由此可见,“加快”是一种“进”,“扎实”、“纵深”是一种“稳”,这就准确体现出“稳中求进”的主基调。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在推进产业链方面,今年的“进”还体现在抓“两头”,一头抓能够定义行业的前沿产业项目和“头部”企业,政府报告在部署“大力促进高精尖产业能级跃升”时,明确布局了一批“带动性强的重大前沿产业项目”,例如推动“小米汽车开工”、“理想汽车建设”,提出要“分层分类精准支持创新企业发展,培育更多硬科技独角兽、隐形冠军和科技领军企业”。另外一头则是抓中小微企业。对此,《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实施好支持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系列政策”,《计划报告》中则明确“全面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措施,针对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不同阶段完善差异化支持政策”。

    针对“进”,《计划报告》把2022年称为“项目落地年”。对于一批对未来有重大牵引作用的项目,如“3个100”市重点工程,要求“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要素跟着项目走,强化重点项目的要素保障”,由此可见,这些制度安排都是力促“稳中有进”落地见效。

    供与需

    有效激发新供给新需求

    从《政府工作报告》对“积蓄数字化新势能,增强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的部署可以清晰看到对2022年供给和需求的顶层安排,那就是“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重视需求侧管理”。北青报记者注意到,这种表述与2021年年初公布的《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相关安排是一脉相承的,即处理好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关系,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政府工作报告》中使用“有效激发新供给新需求”的表述,“新”无疑来自于因应疫情防控催生的消费业态的变化。《计划报告》对于如何适应这种“消费需求新变化”,给出了四种释放消费潜能,发挥消费基础性、引领性作用的路径:第一是制定千亿规模世界级商圈“一圈一策”的方案,印发实施首店3.0、夜间经济3.0政策等;第二是制定实施智能产品促消费政策;第三是实施“漫步北京”计划,推动环球主题公园后续及配套项目落地开工,加快乐高主题乐园地块入市等;第四是加快建设“双枢纽”国际消费桥头堡等。

    破与立

    先立后破应对挑战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对于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带来的挑战和问题,各个提交大会审议的报告都给出了清醒的认识和客观的总结。总的说,这些挑战和问题都是由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带来的。对此,三个报告都秉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握好时度效、坚持先立后破、稳扎稳打”的思想给出统筹安排。

    针对破解“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有待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较大”等民生领域短板问题,《计划报告》在今年工作安排中提出要“制定促进共同富裕实施方案,强化就业优先导向,充分发挥分配的功能和作用,加大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由此可见,这样的安排充分体现了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的紧密呼应。

    针对破解“内需恢复偏弱,物价上涨压力较大,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生产经营仍面临多重困难”的问题,《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提出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扎实推进5.0版改革,坚持从办好“一件事”入手,全面落实减费降税各项措施,实施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系列政策,发展壮大市场主体,更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针对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短板,《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打造城市均衡发展重要活力区”。《计划报告》做出了对城南、京西、平原新城、生态涵养区等区域等一揽子行动计划继续实施见效的部署安排。

    针对破解“城市更新等增量投资尚未形成规模效应,扩大有效投资还要下更大气力”的短板,《计划报告》做出了“加大更新改造力度,推动城市更新由分领域逐个项目实施向区域连片系统实施转变”的整体安排。据安排,今年将引入社会资本参与20个以上老旧小区改造试点项目,老旧小区改造新开工300个,完工100个,支持配合央属产权单位老旧小区改造,推进西便门10号院等危旧楼房改建。开工建设一批老旧厂房改造项目,完成工人体育场改造复建。北青报记者注意到,针对这些问题和困难,《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直面问题,尽心竭力加以解决,绝不辜负全市人民的厚望”。《计划报告》也给出了分析,那就是“增强忧患意识、底线思维,充分估计形势的复杂性、疫情的反复性、风险的传导性,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努力在应对变局、破解问题中推动高质量发展”。应该说,这些表述,也都是对“破”与“立”关系的辩证考量。

    2022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首都发展为统领,深入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五子”联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不断将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全力办成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2年政府工作主要任务

    一、强化规划战略引领,推动形成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主干构架。

    二、加快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构筑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

    三、积蓄数字化新势能,增强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四、推动引领性制度创新,打造改革开放北京样板。

    五、深化精治共治法治,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六、优先发展农业农村,以更大力度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七、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促进首都文化繁荣发展。

    八、紧扣“七有”“五性”,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

    九、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人民满意的安全城市。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北京发改政务掌上办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运河东大街55号院

电话:010-55590088

邮编:101160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
北京发改政务掌上办
主办: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办: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网站标识码:1100000011京ICP备05084924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