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发改之声

工作动态

凝心聚力 真抓实干 回天行动计划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

日期:2019-08-14 来源: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8月14日,我委联合昌平区政府、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市教委、市交通委、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等,召开“回天地区三年行动计划发布实施一周年”新闻发布会,介绍回天地区一年来发展变化、工作成效及下一步工作安排,并答记者问。我委副巡视员张艳林参加发布会并作发布。

  优化提升回龙观天通苑地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三年行动计划是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惠民工程,也是探索大型居住区治理经验的重要举措。

  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有关部门和昌平区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广大社区居民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会各方广泛关注、有力支持,合力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补短板、惠民生效果已经显现,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持续优化,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水平显著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下面,我向大家简要介绍计划实施一年来的总体情况。

  一、在统筹协调上凝心聚力,市区合力狠抓落实

  建立市区两级分级协调机制。市政府强化统筹协调,成立市领导挂帅的市级协调推进工作联席会,及时调度解决重大突出问题。蔡奇书记明确批示“必须使出回天之力,必须如期兑现社会承诺”并先后6次到回天地区检查调研,陈吉宁同志深入现场研究调度,克庆、振江和家明等市领导也多次现场调研、专题调度,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市回天工作专班、各部门和昌平区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形成全市上下同心同力共同推进回天三年行动计划实施的工作格局。

  加强日常工作统筹。市回天工作专班积极发挥综合协调调度平台作用,建立“一账一表”、周报告、月调度、重点事项即时调度等机制,与市委督查室建立联合督查制度,明确计划实施的时间表、路线图,强化责任,确保任务有序落实。计划发布以来,共办理市主要领导批示78件,及时就领导同志批转的民生事项进行梳理分解,形成挂账督办任务107项;办理督查46件。对工作开展动态监测、总结和评估,形成17期专报、48期周报和5份调研报告。

  强化重点任务协调。市区回天工作专班有效对接,建立以项目为牵引,部门主动服务机制。昌平区落实主体责任,针对重点项目倒排工期,定期调度。对项目推进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市交通委等部门主动履职,积极创新,探索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优化简化流程。目前三年行动计划所有工程建设项目全部纳入区级“多规合一”协同平台研究推进,保障了项目顺利推进实施。

  二、在推动攻坚示范任务上凝心聚力,计划任务成效显著

  三年行动计划坚持问题导向,紧紧围绕回天地区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明确了实施公共服务提升、交通治理、市政基础设施完善三大攻坚工程,以及探索打造大型居住区治理示范的目标。具体安排了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养老、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园林绿化、社会管理等八大领域共108个项目。一年来,克服了历史欠账多、规划用地资源有限、配套基础薄弱等困难,经过各方积极努力, 67个项目已顺利实现开工,其中35个项目已完成。今年年底前还将开工35个。

  一是全力推动公共服务提升攻坚,补短板惠民生成效显现。教育方面。建成12所普惠制幼儿园,共提供3810个学位,每月保教费用由最高6200元降至最低600元,切实增强了群众获得感。引入人大附中(27班中小学)、清华附小(24班小学)两所优质教育资源,9月份招生后增加2040个学位。医疗方面。建成瑞旗家园和天北街道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楼、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扩建、清华长庚妇儿中心项目等3个项目加快推进,将为回天地区新增1200张床位。文体方面。新建的回龙观体育文化公园北部设施和景观即将开放;天通中苑体育馆、天通苑地区综合文化中心、天南街道文化体育活动中心3个文体项目今年计划投用,可增加5.3万平文体活动场所。养老方面。已完成5所配套养老院(托老所)和1所残疾人托养所,可提供床位374张,增加福利设施用地1.4万平方米。

  二是全力推动交通治理攻坚,疏通堵点便利出行。国内首条通勤用自行车专用路实现试运营,不足半小时,即可从回龙观到达上地软件园,对缓解地铁交通压力,推动绿色交通体系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和示范意义;“一纵一横”两条快速化改造工程中北清路已开工,安立路计划年底开工,回天地区交通主骨架初步显现;林萃路五星啤酒厂段进场施工,搁置12年的断点工程正式启动,预计明年可实现通车。北郊农场桥(回龙观北桥)改建通车,通行能力成倍提升;陈家营东桥建成投用,打通了多年的“断点”。 轨道交通13号线拆分和17号线项目全力推进。此外,为着力提升回天地区的交通治理能力,市区相关部门坚持建设、管理、服务并举,加强统筹规划,科学编制疏堵方案。同时,结合市民诉求,系统研究回天地区交通方案,优化公交线路,进一步加强交通治理。

  三是全力推动市政基础设施完善攻坚,提升城市运行保障水平。中滩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已完工,开工建设回龙观地区配网设施改造、回龙观地区配网设施增容项目。加快推进TBD再生水厂建设,明年建成后可增加10万立方米/日的处理能力。累计完成清水园、华龙苑北里、佳运园等31家小区及单位自备井置换任务,年置换水量255.6万立方米。

  四是全力推进社区环境建设,夯实城市治理基础。加强园林绿化项目建设,不断拓展绿色空间。京都儿童医院南公园等8个公园及绿化项目陆续开工,东小口城市休闲公园7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未来将增加或提升近300多公顷绿地。加快提升回天地区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满足居民不同层次生活需求。截至目前,回天地区共有蔬菜零售、便利店(社区超市)、早餐等七项基本便民商业网点1337家,网点连锁化率达到50%,实现了基本便民商业服务功能社区全覆盖。此外,积极推进社区公共服务用房规范化建设,提升社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4个社会管理项目(天通苑南街道办事处、天通苑北街道办事处和派出所、社区用房)已全部开工。

  三、在探索社会治理长效机制上凝心聚力,“回天有我”纵深发展

  在坚定落实计划任务的同时,各部门和昌平区积极推进回天地区社会治理创新,探索大型居住区治理经验和长效机制,努力提高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构建多元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回天三年行动计划直接催生了“回天有我”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回天有我”已成为社会治理的闪亮品牌。

  一是进一步拓展“回天有我”服务范围。坚持党建引领,凝心聚力。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深入推进,全市32家部门已累计主动报到274次,对22个吹哨需求进行响应。各单位将“主动报到”和“有需必到”相结合,下到一点、带动一片;发现一个,推进一批;解决一事,形成一策,切实帮助基层解决了一批困扰多年的难题。市回天工作专班牵头成立联合创新实验室,吸引社会组织、民企和智库报到服务,广泛发动各方力量共建美好家园。

  二是及时回应市民诉求,提高居民的获得感。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开通回龙观、天通苑社区网信息报送“直通车”,社区民众积极参与,针对网民意见、12345热线投诉、回天居民满意度调查等信息进行监测分析。市区合力对群众投诉较多的停车管理、违法建设、物业管理、群租房、噪音污染、生活垃圾分类等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建立台账,完善政策措施,确保解决到位。

  三是群策群力,为回天地区居民办实事。17家市属部门以“办实事”为具体抓手,各负其责,形成合力,为回天地区居民发放“小红包”。目前,市商务局为105个社区已建设249个蔬菜零售网点。市教委组织11所小学10所幼儿园与市区优质学校“手拉手”。市体育局为回龙观天通苑地区多个社区配建全民健身器材。市文旅局为回天居民带来93场次公益性演出。

  四是总结经验,研究社会治理长效机制。开展“回天有我”社会服务长效机制研究。试点建设社会组织创新发展示范区。以满足居民群众“七有”“五性”需求为导向,推动建立多元参与社区治理格局,社区党组织、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社会组织或驻社区单位等参与的“五方共建”机制日趋完善。总结推广“回天有我”社会共治经验,组织20万以上人口街镇召开现场会。通过充分解剖回天麻雀,为大型居住区治理提供方法论,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总的来看,计划发布实施一年来,全市上下广泛凝聚共识,聚焦回天地区痛点难点,聚焦群众身边微小事不便事,坚持市区联动,部门协同,社会支持,居民参与,坚持“硬件”建设和“软件”提升并重,坚持当前治标和长远治本结合,着力推进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补短板优布局提质量,着力提升社会治理精治共治法治水平,着力构建大型居住区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回天地区居民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回+创业”、“回天有我”等品牌叫响,自行车专用路等成为网红打卡地,回天三年行动计划成效初步显现,赢得了市民的认可,从调查情况看,三年行动计划的效果感知度从48.53%提升到87.5%,认可度和满意度超9成。

  今年是落实回天三年行动计划的关键之年,计划推进落实的框架已全面拉开,进入了纵深推进、全面攻坚阶段,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更加积极履职尽责,更加积极创新进取,更加积极统筹协调,攻坚克难,全力推进三年行动计划既定目标和各项任务有序落实,确保计划如期落地,确保对社会承诺如期兑现,切实增强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北京发改政务掌上办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运河东大街55号院

电话:010-55590088

邮编:101160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
北京发改政务掌上办
主办: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办: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网站标识码:1100000011京ICP备05084924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