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发改之声

工作动态

“十四五”期间,北京市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实现规模与效益双提升

日期:2025-10-15 来源:北京发布

首都“十四五”规划高质量收官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美丽北京”建设专场_副本2.jpg

10月15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首都“十四五”规划高质量收官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美丽北京”建设专场。市生态环境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局、市交通委、市水务局、市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同志介绍工作情况并答记者问。北京市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副处长隗斌主持。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来现余:

能源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是美丽北京建设的重要内容。“十四五”期间,北京市牢固树立、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把优化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能效碳效水平作为关键路径,按照“节能、减气、少油、净煤、增绿”的总体思路,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显著成就,助力美丽北京建设再上新台阶。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向大家作简要介绍:

第一,更加注重“增绿”,全市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实现规模与效益双提升

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领域立法工作,颁布实施《北京市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条例》,从法治层面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从总体数据看,2024年全市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达到17%,比2020年提高6.6个百分点;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突破300万千瓦,比2020年增长42%,占全市发电装机比重已达22%;供热结构由天然气为主向天然气与可再生能源多能耦合方向发展,可再生能源耦合供热面积已达1.34亿平方米,占全市供热面积比重达到11%;全市外调绿电规模提升至350.4亿千瓦时,实现翻倍增长,绿电占全社会用电量近三成,也就是说我们每用3度电就有近1度是绿电。从重点项目看,陆续建成了顺义区天竺综保区整区屋顶光伏试点项目、大唐青灰岭风电一期项目、安定垃圾焚烧发电厂等一批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2022北京冬奥会在奥运史上首次实现全部场馆100%绿色电力供应;北京环球度假区成为全球首家全绿电运营的超大型主题公园。

第二,始终坚持“节能”,全市能效碳效水平持续保持全国最优

坚持开源节流,实施全面节约战略,资源能源集约利用水平持续提升,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碳排放始终保持全国省级地区最优水平,其中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至0.163吨标准煤,能源利用效率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倍,优于经合组织国家平均水平。在措施上,一是强化政策协同,充分发挥节能与降碳、减排协同作用,印发实施“十四五”时期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规划,按年度动态更新实施强化节能工作方案,建立完善节能降碳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制度,进一步细化落实节能任务目标。二是强化标准引领,配套修订印发北京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实施办法,发布建筑、交通、工业等领域86项节能和循环经济标准,依托“互联网+监管”平台对全市重点用能单位开展全覆盖节能执法监察,确保各项节能目标任务落实到位。三是强化技术支撑,加快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累计发布近200项节能低碳先进推荐技术,组织实施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发挥节能改造、余热回收等重大项目引领带动作用。

第三,持续推动“净煤、减气、少油”,全市能源清洁化转型基本完成

“十四五”期间,全市能源结构持续优化,2024年优质能源占全市能源消费比重已经达到99.7%,为全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提供了有力支撑。在“净煤”方面,全市煤炭消费量从2012年的2180万吨降至2024年的32万吨,煤炭占能源消费比重降为0.3%,全市平原地区基本实现无煤化,农村地区95.4%的村庄和96.7%的住户实现了清洁取暖,在北方大城市中率先实现能源消费基本无煤化,解决了燃煤污染问题。在“减气”方面,作为全国首个全面实现清洁能源发电的城市,同时也是中国最大的天然气消费城市,目前全市天然气年消费量在190-200亿立方米之间。通过扩大外调电力规模、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供热等各方面措施,我们努力推动天然气消费稳中有降,2024年天然气消费占全市能源消费比重比“十三五”末期下降四个百分点。在“少油”方面,我们通过推广新能源汽车等各方面措施,努力减少油品消费。截至目前,本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120万辆,达到“十三五”末期的近三倍,初步估算,年替代减少燃油使用100万吨以上。汽车电动化潮流带动汽柴油消费量稳步下降,油品占全市能源消费比重已不足30%。

“十五五”时期,我们将以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做好节能工作,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全面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继续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为全面建设美丽北京做出更多贡献。

记者提问

记者:北京市实现了绿电占全社会用电量近三成,每用3度电就有近1度是绿电,请问这项成就是如何达成的?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来现余:

扩大绿电消费是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助力实现“双碳”目标、赋能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措施。为更好地服务全市绿电消费需求,我们从供给侧和消费侧双向发力,推动全市绿电利用规模实现快速增长,2024年,全市绿电消纳量达到407.1亿千瓦时,是2020年绿电消纳量的2.2倍,全社会用电中每3度电就有近1度是绿电。主要开展了三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绿电供应保障,保证绿电“进得来”。在加大本地可再生能源电力开发利用基础上,着力扩展外调绿电来源“朋友圈”,已实现四个方向(华北、东北、西南、西北)、十个省区(内蒙古、河北、山西、黑龙江、西藏、山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绿电市场化交易,同时在通道建设、电力运行调度等方面积极争取国家能源局、国家电网等有关单位支持,确保各方向绿电顺利进京。

二是加强绿电消纳政策支持,实现绿电“用得上”。落实可再生能源不纳入能耗双控政策,加强绿电消纳和碳市场机制联动;优化碳市场管理,积极引导重点排放单位购买绿电;推行“绿电长期协议”“第三方能源费用托管服务”等方式,多措并举引导用户积极购买使用绿电、降低绿电成本。2025年以来,全市已累计达成绿电市场化交易量108.2亿千瓦时,为去年全年交易量2倍。绿电交易平均价格稳中有降,绿电使用成本不断降低。

三是加强重点领域带头应用,促进绿电“用得好”。围绕公共机构、市属国企、产业园区、数据中心、新能源充电设施等重点领域,积极组织绿电消纳政策宣传推广,通过“走流程”方式服务重点用户办理入市交易,实现了冬奥园区、市级公交车充电桩、城市副中心办公区、环球影城度假区等一批“全绿电”应用场景。利用北京、新疆两地光照时差,实施了全国首次市场化跨省互补绿电交易,满足了国家大剧院、国家图书馆等40余家用户绿电需求。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按照“保存量、扩增量、促消纳、优机制”的思路持续扩大绿电调入和消纳规模,同时也将会同市生态环境局等部门强化绿电交易市场和碳市场联动,发挥市场的力量,服务和引导更多重点排放单位购买使用绿电。

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国家及各省市发展改革委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北京发改政务掌上办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运河东大街55号院

电话:010-55590088

邮编:101160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
北京发改政务掌上办
主办: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办: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网站标识码:1100000011京ICP备05084924号-5 京公网安备110112021011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