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发改之声

工作动态

市发展改革委召开北京市上半年经济形势和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

日期:2024-07-25 来源: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7月24日上午,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召开北京市上半年经济形势和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张鑫全面解读了北京市上半年经济形势和近期重要政策实施总体情况。产业处、高技术处、能源处、资环处分别介绍了两业融合发展和支持腾退低效空间改造、能源供应与绿色低碳转型、创新和高技术产业、推动绿色发展等领域发展成效及工作情况。

首都经济回升向好 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今年以来,北京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五子”联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稳增长、推改革、强创新、兴文化、优生态、惠民生、防风险,发展动能加快壮大、产业发展态势较好,改革活力逐步释放、社会预期有所好转,就业物价总体稳定、人民生活继续改善,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不断巩固,首都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张鑫介绍,2024年上半年,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呈现“稳定、增强、向好”三个特点——

特点一:稳定 

(一)经济运行稳定

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18万亿元、同比增长5.4%,高于全国0.4个百分点;二季度实现1.12万亿元、连续两个季度超万亿元,保持稳中有进的向好趋势。

精准强动能。加快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不断丰富消费场景和产品,狠抓重大投资项目落地,完善投资要素保障,着力释放内需新动能。

精细育产业。出台产业支持政策70余项,新设4只政府投资基金,前瞻谋划布局的重大产业项目落地见效,上半年工业和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5.4%,分别高于全国1个、0.8个百分点。

精心做服务。紧盯企业生产经营的堵点难点问题,用好“服务包”机制为企业提供2.3万个服务事项,千方百计为企业排忧解难。

(二)民生保障稳定

就业保持平稳,城镇新增就业12.2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4.1%、低于上年同期0.6个百分点;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市PM2.5平均浓度3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1%,优良天数累计129天、增加3天。

坚持就业优先,印发推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一揽子政策,开发政策性岗位5.5万个。

着力解决“老老人、小小孩”问题,新建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20个、农村邻里互助养老服务点207个;建立适龄幼儿入园服务平台,58家民办托育园所转为普惠托育点。

攻坚城市治理难题,积极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公交为支撑、多种出行方式为补充的综合交通体系,通学公交新开线路228条,开通21条通游专线、11条通医专线。制定中心城区停车设施建设发展行动方案,新增9000个车位。

持续提升人居环境品质,深化“一微克”行动,新增新能源汽车9.7万辆、充电桩6.52万个。印发实施花园城市、绿道系统专项规划,完成23个无界公园改造。

(三)城市安全稳定

全市生产安全死亡事故起数和人数“双下降”;“23·7”灾后恢复重建“一年基本恢复”项目全部按期完工。坚持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

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持续深化消防、燃气、电动自行车等领域专项整治,村民经营性自建房“双通道”建设达标率91.6%,新建电动自行车充电接口28万个。

着力提升城市韧性水平,完善直达基层一线的临灾预警叫应机制。首批“平急两用”设施完成改造并投用。粮食能源安全保障能力稳步提升。

特点二:增强

(一)政策效能增强

上半年,各项政策资金靠前发力。

一方面,抓好国家政策落地、兑现、见效。印发实施推动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及17项配套支持政策,上半年全市设备购置投资同比增长32.9%、高于全国15.6个百分点,政策带动绿色智能消费品销售额约9.4亿元、汽车销售7.3亿元。主动谋划储备一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标志性”的“两重”项目,积极争取国家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

另一方面,统筹用好本市财政、金融、产业、区域等各类政策工具,比如,财政政策在提升政府资金效能上发力,发行新增专项债券458.3亿元,制定发挥政府投资带动放大效应培育发展新动能若干措施。比如,区域政策在扎实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上发力,深入实施城南、京西、回天、生态涵养区等区域发展计划,加快推进“百千工程”第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村、示范片区创建工作。

(二)发展动能增强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快推进,从投入看,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科技支出增长7%,大中型重点企业研发费用增长7.4%。从产出看,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国家科学技术奖中由北京地区单位主持完成的通用项目占28.7%、居全国首位,全市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283件、同比增长21%。

着力推进从“0”到“1”的自主创新,全力服务保障在京国家实验室高质量在轨运行,深入实施基础研究领先行动方案和关键核心技术九大专项攻关行动,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已有10个科研设施平台面向全球开放。

着力推进从“1”到“10”的成果转化,搭建全市应用场景统一发布平台,上半年创新型产业集群示范区承接三大科学城成果转化项目超160个。

着力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中关村先行先试24项改革措施全面落地,9家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单位63个项目向科研人员赋权,探索开展高校院所等机构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改革。

(三)内生动力增强

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不断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

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全面清理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建立与民营企业多层次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向民间资本推介166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超过2000亿元。

积极探索扩大制度型开放,正式施行外商投资条例,获批试点放宽增值电信业务外资股比限制等。出台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上半年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投资项目115个、同比增长55%。

特点三:向好

(一)产业发展态势向好

优势产业有力支撑经济增长,信息服务业、金融业、工业三大行业增加值合计占全市GDP的比重超5成、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8成,分别增长12.4%、5.8%、7%,增速分别高于全国0.5个、1个、1个百分点。紧紧围绕加快发展和形成新质生产力,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积极推进数据登记管理、资产入表等数据基础制度建设,智能算力供给规模超2万P,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3.0扩区建设任务基本完成、4.0启动建设。

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水平不断提升,6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长15.6%,多层次资本市场加速形成,北交所“深改19条”重点改革举措加快落地,区域性股权市场制度和业务创新试点获批。

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跃升,上半年集成电路产量破百亿块,理想汽车、小米汽车广受市场欢迎,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3.5倍,全国第一张干细胞药品生产许可证在京核发,未来产业新赛道加快布局。

(二)有效需求支撑向好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6%、高于全国5.7个百分点;市场总消费额同比增长4%,其中服务性消费额增长8.3%;北京地区实现进出口1.83万亿元人民币、再创新高。积极推动“三驾马车”协同发力——

不断丰富消费产品和场景,实施西直门、双井等15个商圈改造,建立大型商业类活动综合服务保障协调机制,上半年共举办演出、赛事、会展等大型活动965场次,1—5月文化艺术业收入增长20.8%,率先在“两场”设立全国首家境外来宾支付服务示范区,上半年北京口岸免签入境外国游客增长10.12倍。

打好投资“增、补、拓、改”组合拳,增产业投资,上半年高技术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为18.5%、同比提升2.4个百分点;补短板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0.5%;拓城市更新投资,老旧小区改造新开工289个、新完工325个;改投融资体制,进一步深化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发行上市全国首单民营企业消费基础设施REITs项目。

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北京“双枢纽”空港综合服务平台加快建设,制定自贸区数据出境“负面清单”。

(三)企业经营情况向好

上半年在营企业数超过219万户、同比增长7%;1—5月规上工业、服务业企业利润总额分别增长18.9%、8.3%,比去年同期提高31.8个、3.3个百分点。以企业获得感为导向,不断提升为企服务效能——

持续擦亮“北京服务”营商环境品牌,建立“专事专议”制度解决新产业、新业态等领域涉企审批服务问题,累计推出62个场景“一件事”改革,综合监管信息系统上线试运行,全面推行非现场监管,制定覆盖260个行业领域的非现场监管清单,“京策”运行管理不断优化,上半年上线兑现类政策事项364个、惠及86万家企业。

积极为中小企业纾困解难,政府向中小企业采购的合同金额占政府采购合同总额的近8成,为中小企业化解拖欠账款近4亿元。

下一步,北京市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和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紧扣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个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坚定不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坚持“五子”联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统筹处理好发展与安全、发展与疏解、发展与民生、发展与协同的关系,扎实推动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增长动能持续增强、发展态势持续向好,全力实现经济发展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0724.jpg

新闻发布会现场

图片2.png

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张鑫作发布解读


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北京发改政务掌上办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运河东大街55号院

电话:010-55590088

邮编:101160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
北京发改政务掌上办
主办: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办: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网站标识码:1100000011京ICP备05084924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