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发改之声

工作动态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参加“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主题新闻发布会

日期:2024-01-24 来源: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4年1月22日下午,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鑫参加北京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北京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面对外部压力和内部困难,北京市坚持减量发展不动摇,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推动各项工作向高质量发展聚焦,加力攻坚推动实现经济整体回升向好,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可以概括为“稳中有进、分量十足、工作扎实、长期向好”。

一、从经济指标表现看,稳中有进

2023年全市GDP超过4.37万亿元,同比增长5.2%,好于年初预期目标0.7个百分点,呈现“走势稳、结构优、动力强”的特点。一是“走势稳”。经济在承压前行中走出一条“平稳开局、加速恢复、企稳巩固、回升向好”的波浪式曲线,四个季度GDP累计增速分别为3.1%、5.5%、5.1%、5.2%,全年增速与国家持平。二是“结构优”。经济结构在曲折式前进中调整优化,信息服务业、金融业等传统优势行业分别增长13.5%、6.7%,合计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7成;规上工业同比增长0.4%,其中新兴领域产品生产快速增长。新兴动能蓬勃发展,研发创新保持活跃,1-11月规上大中型重点企业中开展研发活动的企业占比接近8成。数字经济加快发展,同比增长8.5%,占GDP比重42.9%,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三是“动力强”。经济发展动能持续增加、企业活力逐步恢复。从需求端来看,全年市场总消费额同比增长10.2%,其中服务性消费额增长14.6%。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9%,其中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6.2%,反映实物工作量的建安投资和反映企业扩大生产能力的设备购置投资占比达到56.2%,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从企业端来看,全年新设企业29.7万户、同比增长20.3%、平均每天新设企业810家左右,已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180家、独角兽企业114家,北交所新增上市公司77家。

二、从经济增长成色看,分量十足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高质量发展的成色最终要体现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上。2023年,北京市城镇新增就业28.1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4.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5.2%、与经济增长同步。新建各类养老护理床位6232张,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3%,开通50条通学公交车线路,森林覆盖率达到44.9%,62%的公园实现无界融通。重要民生商品量足价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0.4%,高质量发展的民生底色进一步擦亮。

三、从经济增长基础看,工作扎实

2023年,北京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五子”联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一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成效。建立京津冀党政主要领导协商机制。全年疏解提质一般制造业企业112家,拆除违法建设2315万平方米。支持雄安新区建设的“三校一院”开学开诊,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揭牌运营,京雄高速全线通车。城市副中心陆续迎来第二批30余家市级机关,三大文化建筑建成投用。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更加紧密,三地共建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编制完成6条产业链图谱。推动形成环京地区通勤圈、京津雄功能圈、节点城市产业圈。城乡区域融合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城南、京西、回天、生态涵养区等专项行动有序实施,农业中关村总体框架基本形成。二是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取得新突破。战略科技力量不断强化,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持续加强,怀柔科学城16个设施平台进入科研状态,“悟道3.0”大模型、新一代量子计算云平台“夸父”等一批重大创新成果涌现,全国首家国际研究型医院建成投用。“三城一区”创新能级稳步提升,创新型产业集群示范区承接三大科学城成果超过270个。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培育,集成电路等重大项目取得新进展,面向六大领域布局未来产业,认定首批市级两业融合示范园区。三是数字经济发展塑造新优势。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提速,率先出台“数据二十条”,启动全国首个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6家医院数据流通交易在全国率先破冰。24个大模型产品正式上线,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3.0完成16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和专网建设。加快实施“新智造100”工程,103家企业完成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建设。智慧城市建设扎实推进,“京通”用户超过2200万。四是高水平改革开放激发新动能。圆满完成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服务保障任务。深化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2.0方案获批,北京入选国家首批自贸试验区对接国际高标准制度型开放试点。出台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北京服务”的意见,完成优化营商环境6.0版改革任务。出台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实施方案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行动方案。五是有效需求增强发展新动力。加快推进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创新实施真抓实干促投资奖励措施,面向民间资本推介重大项目总投资超过3200亿元,“新工体”等一批城市更新项目建成投用,投资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加快建设,“一圈一策”完成15个重点商圈品质提升,新开大型商业项目21个,新开商业面积240万平方米,新增864家品牌首店。

四、从经济增长趋势看,长期向好

2024年,挑战和机遇并存,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北京将深入落实进一步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行动方案,重点提升“六力”。

一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提升区域竞争力。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周年,将更加自觉把北京发展放到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考量,努力在推动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城市副中心发展、毗邻区域协同发展、平原新城发展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比如,我们要统筹建立链长制,加快6条产业链图谱落地,还要研究制定支持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

二是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协同,发展新质生产力。立足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力服务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生态培育,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积极布局发展未来产业,加快培育生物经济,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充分释放绿色经济潜能。比如,将出台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创新实施方案,要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力争在人工智能、6G、新材料、细胞与基因治疗等领域取得新突破,要制定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专项扶持政策,打造国内领先的机器人产业综合集聚区。

三是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增强发展动力。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居民消费能力和预期,以多场景、高品质供给满足市民多层次消费需求。比如,将谋划建设“京畿长城”国家风景道,举办系列高水平赛事等。精准加力有效投资,在“增、补、拓、改”上下功夫,释放城市更新和产业投资潜力,要加快推动实施“三大工程”。

四是深入推动改革开放先行先试,激发社会活力。擦亮“北京服务”营商环境品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全面提升“两区”建设水平,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比如,我们要出台本市落实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实施方案,建设空中丝绸之路的核心枢纽。

五是打造高品质的宜居宜业环境,提升城市魅力。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建设花园城市,我们要打造100条城市画廊、20个无界公园,实现环二环绿道联通。千方百计稳就业,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比如,开展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先行试点。

六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动态平衡,夯实保障力。着力构建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加强防汛设施提标升级,上半年建成168个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推动城市更加安全韧性。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答记者问

记者:近年来北京市先后推出优化营商环境1.0到6.0版改革方案、1200多项改革举措,去年底出台的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北京服务”的意见,和之前方案相比有很大变化。请问今年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如何落实,“北京服务”如何提升。

张鑫:近年来,北京市坚持不懈、大力推进营商环境建设,压茬推出6版方案、出台1200余项改革措施。去年,6.0版改革237项任务已全面完成,特别是围绕简化审批、规范监管和提升服务,推动“一业一证”“一件事”和一体化综合监管“3个一”重点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今年,我们将以提升企业群众获得感为首要目标,打造首善标准、国际一流的“北京服务”,推出一批含金量高的硬招实招,解决一批堵点难点问题,让企业群众真正能办事、快办事、好办事、办成事,营造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重点围绕四个方面推进工作。

一是更加突出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围绕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两区”、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等重大任务,提供更加科学高效的体制机制、管理服务、政策法规等国际一流的环境保障。特别是落实去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提出的“下大气力优化营商环境”重要指示精神,把优化三地营商环境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今年优化营商环境的首要任务,在持续推进落实好“1+5”框架协议的基础上,聚焦产业协同、协同创新,促进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要素广泛汇聚、自由流动,不断提升科技成果区域内转化效率和比重。

二是更加突出全面优化整体提升。我们将从优化政务服务为主,向企业服务、公共服务延伸拓展,更好发挥12345企业服务热线作用,进一步完善企业“服务包”机制,提升中小企业服务平台效能,构建全方位企业服务体系,特别是把企业关注的人才服务、科技创新、产业生态和老百姓关心的交通出行、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公共服务提升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任务,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三是更加突出数字赋能政务服务。强化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双轮驱动,更加强调以数字化改革促进制度创新,推进政府治理流程优化,实现各类服务从网上可办向“全程网办”、好办易办转变。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流程再造,为深化“一业一证”、“一件事”、一体化综合监管等重点改革提供数字技术支撑。同时,我们还将依托“京策”平台强化政策服务,推动实现政策制定的标准规范、发布的集中统一、推送的精准有效。

四是更加突出宣传培训营造良好氛围。我们将深入开展“政务服务之星”“最美法律服务人”“最美导游”等“北京榜样”选树活动,树立“北京服务”标杆,大力倡导人人热情服务、处处服务满意,努力提升全社会各行业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擦亮“北京服务”金字招牌。深入开展服务窗口、产业园区、企业政策宣讲活动,切实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能力,提升政策的覆盖面和知晓度,增强企业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记者:2023年本市全社会投资运行情况如何?2024年总体思路是什么? 

张鑫:2023年,我们充分发挥投资对推动经济回升向好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作用,重点围绕创新工作方法、强化投资调度、狠抓项目推进、做实要素保障4个方面开展投资促进工作。重点介绍三个数,一是反映企业扩大生产能力的设备购置投资同比增长24.4%、连续29个月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拉动全市投资增长3.4个百分点;二是2023年信息服务业投资增长49.8%,这也反映出企业技术服务需求扩大;三是制造业民间投资同比增长9.2%,占制造业投资比重为24%,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从重点工程看,“3个100”市重点工程完成投资支撑全市投资三成以上。全年640个市区重大项目全部实现开工。全市重大项目储备总体保持“开一备三”。

2024年,我们将继续扩大有效益的投资,主要聚焦四个方面:一是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如开工建设国道111(河防口-汤河口)出京线、厂通路建成通车,实施潮白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二是聚焦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如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十四五”科技设施平台全部实现开工,加快建设中关村科学城国际医谷、昌平机器人产业园等项目,建成北京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新国展二期等项目;三是聚焦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建设、加快提升基础设施和民生服务保障水平,如加快推进M101、地铁1号线支线等轨道交通三期规划项目,建成丰台站交通枢纽,实施管道老化更新改造,实施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新院区项目;四是聚焦激发社会投资活力、加快完善投融资机制,如落实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推动一批项目落地,形成示范样板,多种途径向民间资本公开推介总投资200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研究创新政府投资支持方式,更好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1_副本.jpg

北京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主题新闻发布会现场

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2_副本.jpg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鑫介绍北京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北京发改政务掌上办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运河东大街55号院

电话:010-55590088

邮编:101160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
北京发改政务掌上办
主办: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办: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网站标识码:1100000011京ICP备05084924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