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发改之声

工作动态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参加《关于北京市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北京服务”的意见》新闻发布会

日期:2023-12-12 来源: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3年12月8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我委会同市市场监管局、市司法局、市商务局、市政务服务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等单位联合发布《关于北京市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北京服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我委党组书记、主任杨秀玲同志出席发布会,介绍了《意见》制定背景和主要考虑、主要特点和内容,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一、制定背景和主要考虑

近年来,北京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北京等特大城市要率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的重要指示精神,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转变政府职能,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不懈、攻坚克难、深化改革,先后出台1.0—6.0版改革方案、推出1270多项改革举措,实现营商环境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变,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助力我国在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中排名大幅提升,在国家营商环境评价中连续三年保持全国领先。良好的营商环境成为中外企业创新发展的沃土,过去五年,全市年均新设经营主体约22.6万户,总量达到253.74万户;今年1至11月,新设经营主体30.68万户,同比增长20.57%,其中外商投资企业2580家、同比增长10.82%,平均每天新注册科技型企业达到337家,成为首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一流营商环境摆在重要位置,在更高层次、以更大力度推进营商环境建设迈向更高水平,重点围绕统筹谋划、完善机制、强化服务等方面提出新目标。在今年发布6.0版改革方案后,立即着手全面总结6年来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经验做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广泛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家、专家学者等各方意见建议,形成了以打造“北京服务”为核心的营商环境新阶段“管总”文件。主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落实国家部署和要求。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落实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部署的具体举措,更好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融入新发展格局,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智慧化为导向,全面系统谋划本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

二是突出首都特色,打造“北京服务”。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大力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落实“四个服务”首都基本职责,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推动政务服务、企业服务、公共服务水平整体提升,把“北京服务”打造成为本市营商环境最鲜明的品牌形象。

三是聚焦提升企业群众获得感,更加注重营商环境整体优化提升。围绕经营主体全生命周期和群众需求,切实解决企业群众“办不成事”“办事不愉快”等问题,以实施重点领域专项行动为突破,让企业群众真正能办事、快办事、好办事、办成事。

二、主要特点和内容

《意见》与以前的改革方案相比,涉及的范围更广、领域更多、层次更深,要求更高、任务更重。突出体现以下五个方面:

(一)在目标上,更加突出提升企业群众获得感

《意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让企业群众满意作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出以更大力度提升企业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作为首要目标,塑造首善标准、国际一流的“北京服务”。要不断增强营商环境改革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推出一批企业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解决一批堵点难点问题,让大家切实感受到改革的成果。强化全社会服务意识,倡导人人热情服务、处处服务满意的理念,提升各行各业的服务能力和质量。

(二)在内容上,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向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拓展

一是更加强调营商环境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助力“五子”联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围绕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两区”、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任务,提供更加科学高效的体制机制、管理服务、政策法规等国际一流的环境保障。

二是进一步拓展优化营商环境的范围和内容。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今年5月在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提出的“下大气力优化营商环境”重要指示精神,把“打造高效协同的京津冀一流营商环境”作为6大环境建设的首要任务,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领域。

从以优化政务服务为主,向企业服务、公共服务延伸拓展,实现政务服务便捷高效、企业服务主动精准、公共服务暖心贴心。构建全方位企业服务体系,实现更多企业咨询和诉求“接诉即办”“未诉先办”,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将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落到实处。特别是将企业群众感受最直接的交通出行、文化旅游、便民服务等领域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管理作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重要任务,着力提升规范性和便利性,通过推进“八站两场”互联互通,促进站城融合、完善接驳换乘、增设便民设施,提升博物馆、图书馆、剧院等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服务效能,打造“家园式”便民服务中心等,让生活在这座城市和来到这座城市的每一个人都感受到舒适、便利、有温度的服务。

三是从重点领域突破向多领域优化提升拓展。在继续大力推进市场准入、公平竞争、产权保护、监管执法、司法保障等领域改革的同时,首次把人才、科技创新等领域的改革和服务提升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任务。在人才保障方面,《意见》把实施“人才服务品质创优行动”作为8大行动的第一个行动,以打造最具国际吸引力的人才发展环境为目标,聚焦科技人才、青年人才、外籍人才,全面构建人才引进、培养、激励、服务保障制度体系。吸引集聚科技人才,充分调动企业、高校积极性,建设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师队伍。优化青年人才发展环境,在重大科技任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方面向青年科技人才倾斜,持续丰富青年人才社交、消费等场景供给。完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向具备条件的科技领军企业、事业单位等下放职称评审权限。加大外籍人才引进力度,进一步提升停居留、出入境、资格认可、创业就业等便利性。在科技创新方面,提出实施“科技创新服务提升行动”,以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目标,以健全服务体系、促进成果转化、加强融资支持等为重点,营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生态环境。构建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支持与服务体系,着力培育旗舰型一流科技企业,支持标杆孵化器建设发展。增强科技成果转化内生动力,充分赋予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自主权,激发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构建新型共性技术平台服务支撑体系,加快建设中关村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推动更多优质企业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融资。聚焦“三城一区”,促进“科学+城”融合发展,持续优化基础设施、提升公共配套服务能力,为开展科研交流活动、实现高品质生活创造便利条件。

(三)在方法上,更加突出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一是系统提出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总体框架。《意见》是本市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一次全面、系统的顶层设计,清晰勾勒出未来北京营商环境的目标、任务和路径,对于指导、组织、调动政府、企业、社会各方主动性、积极性,形成全社会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合力具有重要意义。《意见》提出“1368”框架性内容,即塑造1个“北京服务”品牌;夯实国际一流的“北京标准”、人民满意的“北京效率”、首善之区的“北京诚信”3大基础,强化“北京服务”引领示范作用;打造京津冀、市场、法治、投资贸易、政务服务、数字社会等6大环境,带动“北京服务”提质增效;实施人才服务品质创优、科技创新服务提升、产业生态优化升级、数字政务提质增效、政策环境规范提升、助企暖企护航、宜居城市建设、宣传等8大行动,实现“北京服务”全面领跑。

二是更加强调整体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6年来,本市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推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但与企业群众需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有的改革处于试点阶段没有全面推开,有的改革主要针对某个环节,有的改革仅适用于部分经营主体,下一步,我们要着力解决这些问题,不断拓展改革举措实施的范围和领域。比如,在商事制度领域,将全面推行“一业一证”,在更多行业实行“一证准营”,切实降低经营主体准营门槛和成本。在政务服务领域,聚焦企业群众办理量大、办理频率高的服务事项,持续扩大“一件事”集成服务覆盖面。特别是针对企业群众反映突出的政策找不着、看不懂、用不上等问题,实施“政策环境规范提升行动”,进一步完善政策制定、实施、兑现机制,发布涉及兑现办事类内容的政策应同步公开政策咨询电话,方便企业群众随时咨询。同时,将加快推进全市一体化政策服务平台建设,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统一兑现,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

三是更加强调多部门协同改革,多措并举、打好改革和政策“组合拳”。从推动企业“点”上办事审批服务改革,向优化产业发展全链条管理服务拓展,打造产业链与资金链、创新链、服务链深度融合的产业生态。重点围绕政策支持、服务配套等方面协同发力,“一链一策”制定产业链配套服务政策,吸引更多企业和项目落地。特别是针对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建立市级综合审批机制,提供“一站式”集成服务,推动跨部门协同改革创新。发挥好产业园区在促进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支撑作用,持续优化园区服务环境,健全完善政府授权、市场化运营的园区管理机制,广泛引入专业化园区运营服务机构,加快完善“一行业一政策”制度体系,集聚专业服务机构资源,为园内企业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产业服务。

(四)在手段上,更加突出数字赋能政府治理

强化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双轮驱动,更加强调以数字化改革促进制度创新,推进政府治理流程优化,服务更加高效便利。一是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城市治理、服务等各领域全面升级,完善城市感知体系,深化智慧城市数字底座建设,加快实施“城市码”建设工程,推动实现“码上办”“一码通办”的便捷服务。二是以数字技术驱动政府审批、监管、服务流程再造、规则重塑、方式变革,推动“京通”“京办”“京智”功能升级,推动“一网通办”更加友好便利、“一网统管”更加高效联动、“一网慧治”更加科学智能。三是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政务服务”,推行智能审批、在线导办、智能咨询等智能服务,实现政务服务从网上可办向“全程网办”、好办易办转变。

(五)在组织保障上,更加突出工作推进闭环机制和社会多元参与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系统、复杂、艰巨的庞大工程,涉及各领域、各方面,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各方坚持不懈、共同努力。因此,《意见》特别强调要建立全市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推进工作闭环机制,进一步增强改革的执行力。一是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建立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优化营商环境任务形成、改革推进、督导落实、监测评价、改革激励等工作机制,压实各区各部门责任,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二是充分发挥市人大、市政协、市纪委市监委的作用,加强优化营商环境任务的督导落实。发挥专家、学者、媒体作用,引导社会各方积极参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形成“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乎营商环境”的良好氛围。三是构建营商环境监测评价体系。加快建设“数字营商”平台,构建具有北京特色的营商环境指数体系,开展营商环境监测分析和评价考核。

 

答记者问

记者:我们知道这次出台的“北京服务”意见从范围和内容都有很大的拓展,而且把优化京津冀区域的营商环境放在首位,这是基于什么考虑?下一步的主要任务是什么?谢谢!

杨秀玲:这个问题问的特别好,也是我们这次在做这个《意见》的时候研究的一个重点方面。大家都知道,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的国家战略,近年来京津冀三地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和批示要求,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领域和重要内容,在这个过程当中最主要是以提升企业和群众在京津冀区域的办事、经商,还有活动、看病,这些方面的便利性为我们整个目标,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和便利化为导向,在这些年里三地之间不断加强大家之间的互相交流、学习和互鉴,共同打造京津冀一流的营商环境,助力整个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刚才各位同事在介绍的时候,大家可能已经感受到了,每一个领域、所有的任务里都在围绕着京津冀营商环境在做工作,刚才几位同事都讲到了这一点,这些年来围绕着涉企经营、交通运输、工程建设和民生保障等这些领域推出了179项政务服务“同事同标”,围绕着人力资源、建筑、测绘和工程推出了50个类别、165项京津冀资质资格互认清单,还有234个服务事项实现了“跨省通办”。刚才市政务服务局的同事讲到,有200余项“京津冀+雄安”政务服务事项也实现了移动办,不单是网上办,还能移动办。我们也出台了《推进“北京+雄安”政务服务同城化实施方案》。大家都知道,我们三地空港、陆港、海港这个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北京有“双枢纽”、天津有天津港、河北有黄骅港,还有曹妃甸港,这些年推动了三地空港、陆港和海港互联互通,现在有一大批产业链供应链重点企业都实现了在京津冀三地海关互认,三地的通关效率和便利度得到了显著提升。

大家都知道今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雄安后,专门召开了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在这个座谈会上总书记提出要下大气力优化营商环境,而且要求京津冀三地不仅是自己要优化营商环境,还要同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加强对接,通过下大气力打造营商环境,进一步将京津冀地区打造成为全国对外开放的高地。2022年9月份的时候三地经过省市人民政府批准,正式签署了推进京津冀营商环境一体化“1+5”的框架合作协议,这五个方面主要是围绕着商事制度、监管执法、政务服务、跨境贸易和知识产权这几个领域重点开展工作。

大家可能也注意到了,最近京津冀协同发展按照中央的要求也在走深走实,不断地迈上新台阶。今年7月份,三地的党政主要领导开了座谈会,三地也成立了一个联合办公室,三地的联合办公室是由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的同事组成,已经运行了一段时间,效果还是非常好的。这个过程中也成立了15个领域的工作组,其中营商环境是最重要的工作组之一,为了推动这个工作,今年我们也做了营商环境工作要点,提出了53项改革任务,现在各项任务的进展还是比较顺利的。明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的十周年,应该说多年来经过三地的共同努力,全力推动交通、生态、产业和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营商环境实现了新的突破。

下一步,在迈向下一个十年这个新的起点上,我想我们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还需要下更大力气,首先一点还是要落实三地签署的“1+5”的框架协议,最主要的还是围绕着产业和创新的协同要下大力气,在创新协同方面主要还是要推动构建多主体协同的创新机制,要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一体化的协同创新体系,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会进一步完善三地科技成果转化供需对接的清单机制,支持各类技术转移机构能够跨区域提供服务,促进人才、技术和资金的汇聚和流动,通过一系列提高服务的水平,最主要是要提高高科技成果区域内转化的效率和比重。

第二个方面要优化区域的产业发展生态,最主要是要健全产业链的分工合作和集群跨区域协同的机制。大家可能已经注意到,前几天召开了链博会,在链博会上京津冀三地推出了六条产业链,围绕着新能源智能汽车、氢能、电力装备等几个方面,通过这几条产业链最主要是把京津冀三地的产业分工和协作体制机制要建立起来,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会加快建设一批企业联盟,因为产业的发展还是要靠企业、靠社会力量,这也是这次在营商环境“北京服务”意见里面提出来的,需要全社会大家共同参与,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会推动建设一批产业联盟。大家可能也注意到,前几天在工商联的推动下,京津冀的企业家联盟已经成立了,我想后续我们还会不断地推动各个领域的企业界的合作,加强京津冀产业合作的重点平台的建设,通过进一步优化三地的营商环境,为把京津冀建设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区和示范区,做出更大的贡献。

新闻发布会现场图_副本.jpg

新闻发布会现场图

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杨秀玲介绍相关情况_副本.jpg

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杨秀玲介绍相关情况


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北京发改政务掌上办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运河东大街55号院

电话:010-55590088

邮编:101160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
北京发改政务掌上办
主办: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办: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网站标识码:1100000011京ICP备05084924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