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发改之声

工作动态

市民对话一把手: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穆鹏聚焦加强首都功能 畅谈新时代首都发展

日期:2023-01-16 来源: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农历腊月二十三、北方小年之际,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拉开帷幕;1月15日,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北京正式进入一年一度的“两会时间”。

  1月14日晚,2023年北京市“两会”首期“市民对话一把手”直播访谈节目播出,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穆鹏做客直播现场,聚焦“加强首都功能”,与市民朋友们共话新时代首都发展。

  疏解非首都功能

  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

  “四个中心”是党中央赋予北京的城市战略定位。加强首都功能建设,必须自觉地把北京发展放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的大格局、大战略、大视野中来审视,处理好“都”与“城”、“舍”与“得”之间的关系。

  如何理解疏解非首都功能与加强首都功能建设之间的关系?穆鹏从三个方面阐述分享。

  1.更好优化提升首都功能

  2017年以来,北京市坚持以疏解非首都功能为核心,扎实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累计疏解提质一般制造业企业2093家、区域性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640个,23家市属高校、医疗卫生资源向城六区外布局,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显著效果。

  核心区的旅游、商业、建筑、人口等四个密度明显降低,首都的政治功能、国际交往功能、文化功能、科技创新四个功能得到显著提升,展现了大国首都形象。

  2.推动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

  “四个中心”蕴含着巨大发展潜力,是新时代促进首都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在减量发展的背景下,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2017年的2.8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4.03万亿元,2021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更是达到了18.4万元,居全国首位。

  政治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建设,进一步推动强化“北京服务”品牌;文化中心建设,更加擦亮了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金名片”;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既承担国家任务,又为首都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

  3.推动京津冀的协同发展

  疏解非首都功能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牛鼻子”。不适合首都核心区发展的非首都功能,对于京津冀其他地区,可能反而是适合的。2017年以来,北京市一批一般制造业企业及服装市场等转移到天津和河北发展,有的领域形成了区域互补的产业链供应链。疏解非首都功能,和有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动区域均衡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了区域互补的发展态势。

  疏解整治促提升

  提高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是北京市委市政府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北京市新版城市总体规划、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是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生动实践。

  继2017—2020年第一轮“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后,2021年开始为期5年的第二轮专项行动。“疏整促”是一项系统工程,包含“疏解、整治、提升、机制”四个方面,由40个左右的专项任务组成。

  在疏解方面,有一般制造业、区域性专业市场、非法小散乱物流等非首都功能疏解;在治理方面,有违法建设拆除、占道经营、群租房等治理任务;在优化提升方面,有“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老年助餐点、林荫路、留白增绿等任务。在固化成效方面,积极完善相关制度,推动形成长效机制。

  近几年,“疏整促”专项行动每年落点落图的任务点位达8万个左右,涉及全市各区300多个街乡镇,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

  穆鹏提到,疏整促工作有三个特点: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以提升为目标、坚持让群众有获得感。专项行动聚焦首都功能提升过程中面临的问题,12345市民热线和基层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依靠群众、为了群众,把群众满意作为标尺,把主动治理与接诉即办紧密结合,努力办好百姓身边的每一件小事,让群众生活更“舒心”、让居住环境更“美好”,让城市秩序更“顺畅”,不断满足市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广大市民群众既是疏整促专项行动的参与者、监督者,也是受益者。

  现代化首都都市圈

  京津冀瓣瓣同心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北京紧紧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更好发挥“一核”辐射带动作用,推动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两翼”联动发展,交通、生态、产业、公共服务等四个重点领域取得新突破,京津冀三地完善协同对接机制,现代化首都都市圈迈出实质性步伐。

  穆鹏指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由“通勤圈”“功能圈”“产业圈”三个圈层构成。

  “通勤圈”指环京的交界地区,提升同城化效应,与北京的东部、南部等地区融合发展;“功能圈”主要指北京要与天津和雄安新区,通过功能互补,加强联动发展,共同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产业圈”发挥好京津冀节点城市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推动产业链强链补链,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共同做大产业蛋糕。

  “通勤圈”“功能圈”“产业圈”三个圈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占京津冀地区的比重超4成。2015年以来,北京企业对都市圈投资额累计超过15000亿元,北京流向津冀的技术合同成交额累计超过2100亿元,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设生机勃勃。

  穆鹏还提到,目前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设的当务之急,就是把“通勤圈”建设好。

  环京地区“通勤圈”是北京发展的重要腹地,居住了大量的北京就业人口,约有40多万人,其中北三县就有17.5万人。加快建设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是2023年北京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点工作。

下一步北京市将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加快示范区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环境联控联治、产业发展协同协作、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未来,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将会不断提速,成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设的重要支撑。

983d93b6378e48a06cf59b976864fac

“市民对话一把手”直播访谈节目现场

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北京发改政务掌上办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运河东大街55号院

电话:010-55590088

邮编:101160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
北京发改政务掌上办
主办: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办: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网站标识码:1100000011京ICP备05084924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