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发改之声

工作动态

六大行动确保“十四五”圆满收官

日期:2025-10-28 来源:北京青年报

北京市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主要指标数据近日发布。前三季度,北京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万亿元,同比增长5.6%、高于全国0.4个百分点。在昨天举行的2025年三季度首都经济形势解读新闻发布会上,市发改委综合处处长王育玲介绍,前三季度,首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保持稳中有进良好态势。四季度是决胜全年的关键,本市将重点实施消费潜能激活行动、产业动能增强行动、投资效能提升行动、企业发展护航行动、营商环境优化行动、民生安全提质行动六大专项行动,以更实举措促消费稳投资,以更大力度推改革扩开放,以更宽视野谋创新育产业,以更深情怀增福祉兜底线,确保今年目标任务完成和“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

统一旅游预约平台四季度上线

六大专项行动中消费潜能激活行动位于首位。北京青年报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前三季度,文旅消费表现“亮眼”,有效需求稳步扩大。全市大型活动场次及接待观众人数同比分别增长24.8%和13.1%,入境游客人数和旅游花费同比分别增长42.9%、48.3%。

“前三季度,本市以消费环境优化提升为突破口,持续改善消费体验。”王育玲举例,香山革命纪念馆、首都博物馆等304家文旅场所优化配套餐饮服务,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暑假期间常态化延时服务、错时开放;对演出、赛事等大型活动取消了消防审批或备案,优化了安全监管措施;首创银行网点为境外旅客离境退税提供“即买即退”服务新模式,为入境游客提供更多便利。

同时,本市还精心打造一批功能区级文旅新地标,“两园一河”首钢北区潮玩悦享水岸、火车餐厅等示范段项目集中亮相,服贸会首次在首钢园实现“一址举办”;编制奥林匹克中心区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奥林匹克中心区内所有社会道路全面开通,依托亚奥商圈新消费创新联盟重点打造“演唱会+”等消费新场景;运河时尚大赏全新升级,推出多条新航线和限定夜航主题线;启动实施中轴线保护传承三年行动计划,国家自然博物馆新馆等国家级文博设施加快建设,抓紧编制京南文化旅游度假区方案,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旅胜地。

四季度,本市将围绕全域旅游与全时消费,推进功能区级文旅消费新地标建设,出台奥林匹克中心区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实施奥林匹克塔更新改造,打造“两园一河”冰雪系列特色活动,加快规划京南文化旅游度假区,实现坝河至大运河游船通航。推动湾里、中关村ARTPARK大融城东区等特色商业综合体开业运营。上线全市统一旅游预约平台,全链条整合交通、住宿、餐饮、景点、体验式场景等资源,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拓展家政服务消费场景,丰富银发经济新业态。

推动160项市区重点项目开工

第二项行动聚焦产业,实施产业动能增强行动。本市将实施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行动,在职务科技成果转化、人才激励等领域谋划新一批中关村先行先试改革措施,出台提升中试服务能力政策举措,全面优化产业共性平台体系。推动新能源汽车、电子等领域重大项目稳定增产,加快创新药械品种落地投产,打造具身智能、商业航天等未来产业创新平台。持续推进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双标杆”城市建设,面向医药、汽车、材料、软件、电子等重点领域形成一批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落地示范案例,高水平建设运营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推动一批新型储能示范项目和第五立面光伏重点项目落地。激发文化发展活力,推进中轴线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深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支持雄安新区中关村园区建设创新微集群,加快城市副中心第二批市属国企新总部建设,办好2025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对接活动。

投资方面,本市强调效能提升。四季度将实施投资效能提升行动。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前三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完成全年目标进度80.4%、保持历史同期最快;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重点产业投资增长39.6%、占比超三成,建安和设备购置投资占比首次突破60%。着力加强投资要素保障,发挥政府投资引领带动作用,全年740亿元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将于10月底前下达完毕;全力争取中央资金支持,建立中央资金项目储备机制;累计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155个、发行金额1082亿元;加大优质地块供应力度,今年已供商品住宅用地近九成地块位于轨道交通周边。深入推进城市更新,提前完成老旧厂房更新改造年度任务,中关村广场城市更新项目竣工,启动实施危房改造22.8万平方米、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加力促进民间投资,已面向民间资本公开推介项目119个、总投资1224亿元,全国首批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有限公司落户北京。

四季度,本市将全力推动160项市区重点项目开工,加大投资项目谋划储备力度,做好规划选址、资金筹措、手续办理等前期工作,为投资接续打好基础。在轨道交通沿线、热点板块加大优质地块供应力度,做好土地要素保障。创新推动城市更新,研究出台城市更新激励政策,谋划推出一批区域综合性城市更新项目。年底前面向民间资本再推介一批重大项目,全年推介项目总投资不低于2000亿元。

在为企服务方面,本市四季度将实施企业发展护航行动。聚焦企业需求优化为企服务,加强外贸企业帮扶,服务企业参与境外市场展洽活动。抓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收官,推荐优质民营创新企业申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推进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向民营企业公平开放。支持跨国公司在京设立投资性公司,推动重大外资项目开工建设,高质量办好京港洽谈会等国际合作活动。此外,本市还提出营商环境优化行动。推进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地方立法,深入开展整治网络不正当行为专项行动。梳理形成全市第一批“免申即享”政策事项清单,研究新一轮营商环境改革重点任务。

本市将加大稳就业政策支持力度

对于民生领域王育玲介绍,本市前三季度民生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四季度,本市将推动民生安全提质行动,兜牢民生底线。

据介绍,前三季度,城镇新增就业27.1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4.1%、低于全国1.1个百分点,北京生源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4%。积极开展灾后恢复重建,2199宅局部隐患房屋完成修缮,制定实施提升防汛避险救灾能力的若干措施,编制灾后恢复重建总体方案,已完成联审两批132个“一年基本恢复项目”。新建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15家、家庭养老床位7641张,首次在养老机构开设“内嵌式”病房;落实育儿补贴制度,减免幼儿园学前一年保育教育费,回龙观社区建成全市首个公建民营社区托育服务中心。

在城市治理方面更加智慧精细。全市已实现五环内和城市副中心交通信号灯全部联网,新增了200处重点路口智能调控、150条信号灯绿波带,路网通行效率进一步提升;“京通”小程序新增接入应用200个。在2115个小区推广智能回收进社区、“一袋式”上门等生活垃圾回收渠道,258个老旧小区引入市场化物业服务。前三季度,12345市民服务热线解决率、满意率分别达97.2%、97.6%。四季度,本市将加大稳就业政策支持力度,支持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加快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完成集中供热管网、受损燃气管线设施修复,确保受灾群众温暖过冬。

·重点·

北京前三季度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522.7亿元

昨天的发布会上,王育玲还提到,前三季度,京津冀协同发展迈上新台阶。截至9月底,“疏整促”专项行动完成全年任务的94%。核心区第一批文物腾退项目进入收尾阶段,北新华街近现代建筑、孚王府等文物腾退项目完成腾退。

王育玲还提到,本市前三季度疏解提质一般制造业企业98家,可实现每年节约综合能源消费3363.38吨标准煤、减少温室气体排放1.47万吨。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加快均衡布局,北京服装学院通州校区一期完工投用,北京工业大学新校区(一期)、北京儿童医院新院区等一批高校、医院疏解项目实现开工。花园城市加快建设,核心区100个社区微花园落地,东四环路改造形成15.6公里“全线月季花环”,全市最大“城市绿肺”温榆河公园全面开园,234座立交桥桥下空间整治、17座提升工作全部完成,桥下空间“颜值”与“功能”双提升。

产业相融共生推动协同发展走深走实。王育玲介绍,前三季度,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新增入驻企业84家,北京城市副中心获批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天开高教科创园宝坻园揭牌;“六链五群”正加快培育,重点产业链“卡点”攻关已突破36项关键核心技术,产业链图谱不断更新完善,产业集群发展持续提升,成立京津冀先进制造业集群联盟,京津冀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顺义园已签约企业12家,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522.7亿元、同比增长7.8%。

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国家及各省市发展改革委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运河东大街55号院

电话:010-55590088

邮编:101160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
主办: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办: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网站标识码:1100000011京ICP备05084924号-5 京公网安备110112021011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