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10-16 来源:人民网
“北京实现了绿电占全社会用电量近三成,每用3度电就有近1度是绿电。”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来现余在10月15日举行的首都“十四五”规划高质量收官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美丽北京”建设专场上介绍。
“十四五”期间,北京市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全市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实现规模与效益双提升。
数据显示,2024年北京市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达到17%,比2020年提高6.6个百分点;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突破300万千瓦,比2020年增长42%,占全市发电装机比重已达22%;供热结构由天然气为主向天然气与可再生能源多能耦合方向发展,可再生能源耦合供热面积达1.34亿平方米,占全市供热面积比重达到11%;全市外调绿电规模提升至350.4亿千瓦时,实现翻倍增长。
“我们实施全面节约战略,资源能源集约利用水平持续提升,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碳排放始终保持全国省级地区最优水平,其中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至0.163吨标准煤,能源利用效率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倍。”来现余说。
“十四五”期间,北京市能源结构持续优化,2024年优质能源占全市能源消费比重已达到99.7%,为全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提供了有力支撑。“净煤”方面,全市煤炭消费量从2012年的2180万吨降至2024年的32万吨,煤炭占能源消费比重降为0.3%,全市平原地区基本实现无煤化,农村地区95.4%的村庄和96.7%的住户实现了清洁取暖,在北方大城市中率先实现能源消费基本无煤化。
“减气”方面,2024年天然气消费占全市能源消费比重比“十三五”末期下降四个百分点。“少油”方面,截至目前,北京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120万辆,达到“十三五”末期的近三倍,初步估算,年替代减少燃油使用100万吨以上。汽车电动化潮流带动汽柴油消费量稳步下降,油品占全市能源消费比重已不足30%。
“十四五”期间,北京市全力推进工业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显著成效。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苏国斌介绍,202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30.8%,动态超额完成12%的“十四五”目标任务;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水耗比2020年下降11.3%。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161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30家;创建市级绿色工厂51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6家;累计创建国家绿色数据中心18个。
“十四五”时期,北京交通行业持续探索符合超大型城市特点的交通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北京市交通委副主任李泽钧介绍,截至今年6月底,交通行业能耗总量约为118.7万吨标准煤,预计全年控制在246万吨左右,相较于十三五末(2019年)下降约22%;营运车辆碳排放约为139.84万吨,预计全年控制在292万吨左右,相较于“十三五”末(2019年)下降约30%。
北京市出行结构持续优化,初步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绿色出行“一张网”。截至今年8月,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879公里,年客运量突破36亿次;地面公交围绕“饲喂接驳+多样化服务”的功能定位不断优化,与轨道交通50米内换乘比例达到90%;累计完成404公里慢行系统改造和16个慢行示范街道建设,市民骑行体验良好。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由“十三五”末的74.0%提升至75.6%,绿色出行已成为市民首选,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总量从源头得到有效降低。
北京市运输结构不断调整,积极构建“铁路+新能源货车”的绿色运输“一条链”。今年1-7月,北京市绿色到发占比为11.52%,同比增长0.49个百分点,共实现1369.6万吨货物“公转铁”,PM2.5减排14.8吨,氮氧化物减排2586.4吨,碳减排33.9万吨。
此外,北京市推动车辆结构转型升级,目前交通行业新能源车保有量12.2万辆,新能源化率45%,与“十三五”末相比提升了25个百分点。其中,地面公交车新能源化率已达到80%,巡游出租汽车(除个体车辆和社会保障车辆外)中纯电动车辆占比达99%,车辆新能源化为碳减排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