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10-15 来源:北京交通广播
今天(10月15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十四五”规划高质量收官系列发布会——“美丽北京”专场。五年来,北京市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改善,交出一份亮眼的生态答卷。全市PM2.5年均浓度下降两成,公园总数已达到1100个。未来十年,北京还将新建200个公园。
“十四五”期间,北京的蓝天成为常态,PM2.5连续四年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2024年,PM2.5年均浓度为30.5微克/立方米,相较于2020年,四年时间内下降了19.7%。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90天,相当于近10个月都是“好天”,为历年来最多。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陈添介绍,2025年前三季度,全市PM2.5浓度为24.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0%,优良天数226天,同比增加18天;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实现稳步提升。
截至目前,“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进展顺利,预计到年底,将超额完成国家要求,实现高质量收官。“十五五”将聚焦绿色发展、污染治理、生态保护、美丽示范、现代治理等几个方面,目的是将美丽建设融入生产生活,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享受自然之美、生活之美、文明之美。
水清岸绿也为北京增添一份城市的灵动。2024年,北京全市I-Ⅲ类水质河长占比87.2%,比2020年提升23.4个百分点,增加了730公里。北京市水务局副局长伊锋介绍,全市污水处理能力达800万立方米/日,黑臭水体、劣V类水体实现动态清零,河湖水域成为鸟类迁徙驿站和栖息乐园。全市五大河流连续5年全部重现“流动的河”并贯通入海,建成永定河、北运河、环二环等400余公里滨水慢行系统,持续推动河湖游船通航和水利工程对外开放。
“十五五”期间,水务部门在核心区注重保护恢复历史水系,将营造“六海映日月、八水绕京华”的宜人景观;在城市西部,重点建设“两园一河”,以永定河串联首钢园、园博园,打造空间融合的京西活力新地标;在城市东部,将运河西岸打造成文商旅体融合发展的时尚潮玩街区;在城市中部,建设清河、凉水河、小月河等滨水会客厅,为市民提供更多休闲交往的空间 ;在生态涵养区,打造雁栖湖、金海湖等一批山水交响的滨水空间。
“十四五”期间,全市能源结构持续优化,2024年优质能源占全市能源消费的比重已经达到99.7%,为全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全市平原地区基本实现无煤化,北京也成为全国首个全面实现清洁能源发电的城市。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来现余介绍,全市通过推广新能源汽车等各方面措施,努力减少油品的消费。截至目前,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120万辆,比十三五末期增加了两倍,每年可以减少燃油的消费在100万吨以上。汽车电动化的潮流带动汽柴油消费量稳步下降,油品占全市能源消费的比重已不足30%。
在交通领域,北京持续探索符合超大型城市特点的绿色低碳发展之路。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交通行业营运车辆碳排放约为139.84万吨,比“十三五”末(2019年)下降约30%。
北京市交通委副主任李泽钧介绍,截至2025年8月,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879公里,年客运量突破36亿次;地面公交与轨道交通50米内换乘比例达到90%;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由“十三五”末的74.0%提升至75.6%,绿色出行已成为市民的首选,机动车污染物的排放总量从源头得到有效降低。
当前北京的公园数量已达1100个,成为名副其实的“千园之城”。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副局长沙海江表示,《北京公园游憩体系专项规划(2024年-2035年)》已经出台,未来公园数量和质量都将双双升级。
沙海江说,未来十年,北京将见缝插针,因地制宜地新建200个公园,同时改造一批老公园,公园儿里都好会预留一些弹性的空间,方便市民随时搞活动,遛娃、健身、休闲社交,打造常态化的绿色生活嘉年华。公园游憩活力圈将全域铺展,到2035年覆盖首都超50%的历史文化资源,超70%的市区两级博物馆展览馆等文化设施,超75%的体育运动场馆,以及超80%的城市重点商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