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发改之声

工作动态

制度创新激发市场活力开放引领构筑发展高地

日期:2025-09-19 来源:中国改革报

在“十四五”规划即将圆满收官、“十五五”规划蓄势启航的关键节点,全国各地正在全面梳理5年来的发展成就与改革经验,密集谋划下一阶段高质量发展与深层改革路径。

9月15日,首都“十四五”规划高质量收官系列首场新闻发布会召开,北京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杨秀玲介绍了“十四五”时期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成就。

面对减量发展、疫情冲击与复杂外部环境的多重考验,首都以首善标准探索超大城市转型路径,通过改革任务的深化落实,在营商环境优化、要素市场建设、高水平开放、科技体制改革等领域实现突破性进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鲜活的首都实践。

营商环境迭代升级,经营主体活力迸发。

杨秀玲介绍,过去5年,北京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强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市场环境更加公平、企业经营更有活力。

“十四五”期间,北京将营商环境改革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累计推出1700余项改革措施,构建起与国际接轨的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制度体系。通过推行非现场监管(覆盖率近70%)、简化审批流程、清理市场准入壁垒,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经营的干扰,激发民营经济活力。截至2024年,全市经营主体总量达268.6万户,2021年~2024年年均增长6.2%;6家民营企业入选世界500强,数量居全国城市首位。

改革不仅聚焦“放得开”,更注重“管得好、服务优”。北京率先建立“非禁即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创新新兴产业监管模式,推动民营经济在科技创新、现代服务等领域形成集群优势。此外,政府投资基金精准滴灌硬科技领域,设立8只基金支持212个项目约190亿元,投早、投小、投创新,为中小企业注入金融活水。

要素市场化改革突破,资源配置效率跃升。

作为国家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地区,北京在数据、技术、资本等关键要素领域率先破题。北京证券交易所开市4年总市值突破9000亿元,成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备案交易金额近100亿元,推动数据要素合规流通与价值释放;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在绿交所启动,激发绿色金融创新潜能。今年9月,北京城市副中心获批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

副中心城市更承担起改革“试验田”使命,探索数据跨境流动、技术入股、知识产权证券化等新型机制。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改革从北京走向全国。“十四五”以来,北京输出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2308.7亿元,是“十三五”时期总额的近2倍。

科技体制改革深化,新质生产力加速孕育。

围绕“人工智能第一城”“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北京以制度创新破解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难题。全国首例人工智能监管沙盒、大模型备案上线158款(占全国30%)、机器人马拉松等创新实践,彰显包容审慎的监管智慧。

体制机制改革同样纵深推进:设立自然科学基金“市—区—企业”联合出资模式,引导企业出题、科研机构答题;组建创新联合体,支持领军企业联合高校攻克全链条技术瓶颈;分行业建立孵化平台,强化概念验证、中试熟化与首台套应用。当下,北京日均诞生科技企业超300家。截至2024年,北京拥有独角兽企业11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1035家,均居全国城市首位。

“两区”建设引领开放,全球资源汇聚新高地。

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成为北京开放的“双引擎”。

在过去5年中,北京累计实施140余项突破性政策,涵盖金融、医疗、数字贸易等关键领域;货物贸易进出口连续3年超3.6万亿元,服务贸易2021年~2024年年均增速达9.4%。

在“引进来”方面,北京5年内新设外资企业超8000家,新增国际组织37家,综保区由1个扩至4个,构建起“自贸试验区+综保区+服务业扩大开放”多维开放体系。

在“走出去”方面,北京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动设立中非民间国际商事调解中心,承建的瓜达尔新国际机场等一批标志性项目竣工投用。此外,还启动了北京共建“一带一路”直通车综合服务平台、国际法商融合示范区的建设。

北京正着力推动开放型经济从“流量扩张”向“制度型引领”升级。

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国家及各省市发展改革委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北京发改政务掌上办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运河东大街55号院

电话:010-55590088

邮编:101160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
北京发改政务掌上办
主办: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办: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网站标识码:1100000011京ICP备05084924号-5 京公网安备110112021011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