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9-16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北京市15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亮出“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成绩单”,“以数为笔”勾勒首都高质量发展不凡历程。
——往实里走,重大战略实施迈上新台阶。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新时代首个区域重大战略。北京市坚定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城乡建设用地累计减量150平方公里,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超3000家。
疏解的“减法”换来经济结构和空间布局优化的“加法”。4000余家北京来源企业在雄安新区扎根创业,北京城市副中心从有序拉开城市框架向全面提升功能品质坚定迈进,北京市级机关搬迁基本完成。
交通“硬联通”促进三省市往来更密、更畅。京津冀主要城市1至1.5小时交通圈已基本形成。
北京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伯正透露:“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正加快建设,建成后从河北燕郊到北京城市副中心仅9分钟,到北京CBD仅32分钟。”
产业协同“软联通”让三省市共享发展机遇。北京输出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年均增长25%,科技成果区域转化效率、比重持续提升。
一幅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设图景跃然纸上。据统计,2024年,三省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全部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作用进一步显现。
——量质齐升,北京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杨秀玲表示,“北京市坚持稳中求进、系统施策。‘十四五’期间,北京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将跨越5万亿台阶,5年的经济增量约为1.4万亿,相当于新增了一个海淀区的经济总量。”
她进一步透露,2024年,北京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2万美元,全员劳动生产率44.4万元/人,位居全国各省区市之首。与此同时,北京市的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碳排放等指标均处于全国最优水平。
——创新赋能,深化改革激发市场活力。
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十四五”期间北京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保持在6%左右、位居全球创新城市前列……抢抓产业变革机遇,北京市累计备案上线大模型158款、全国占比约三成;商业航天产业培育壮大,拥有全国一半的核心研发单位、上市企业和独角兽企业。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北京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北京服务”品牌。5年来,迭代出台营商环境改革措施1700余项,非现场监管覆盖率近70%,2021年至2024年经营主体年均增长6.2%、总量达到268.6万户。
需求是发展的动力。“潮玩、赛事、演唱会等引爆消费活力,2024年北京平均每天举办5场大型活动。‘十四五’前4年,总面积超500万平方米的高水平商业设施投入运营,相当于25个西单大悦城的面积。”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鑫说,预计2025年北京市市场总消费将超过3万亿元。
——生态更优,百姓获得感持续增强。
“这些年最为大家称道的变化就是空气质量明显改善。”杨秀玲介绍,北京用10年左右时间完成发达国家30年的治理历程,2024年PM2.5平均浓度降至30.5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65.9%,“北京蓝”日常可见。
看交通,5年来,北京城市轨道交通新增运营里程152公里,公交与轨道50米内换乘比例提高到90%;发力精细治理,五环内和城市副中心信号灯全部联网控制,累计提供共享停车位6万余个。
再看公共服务,5年来,北京市新增中小学学位超过15万个,提供普惠托位超过3.1万个,适龄儿童入园率、普惠园覆盖率均达到94%;在网上能预约所有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152家医院线上互认181项检验结果、300项检查结果。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晓涛表示,“十五五”期间,北京将持续强化基本民生财力保障,推动更多资金“投资于人”,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群众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