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8-13 来源:北京日报
从北京“智”造的汽车到具身智能机器人落地,再到纺织基地落户带动数千位技术工人成长……跨越山河的北京与新疆之间,正在上演双向奔赴和双向赋能。
昨天,北京-新疆经济合作洽谈活动在乌鲁木齐新疆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来自两地的26个项目签约,涉及金额110亿元。活动集中展现北京的科技、人才、资本、文化优势与新疆的资源、区位、空间、人力禀赋,搭建起跨区域产业合作的桥梁。
双向奔赴产业合作结硕果
昨天,新疆国际会展中心中央广场上,16款汽车一字排开,车尾都写着“北京”二字——它们都产自北汽集团。“我们在新疆地区的汽车保有量超过50万辆,今年前7个月北汽自主乘、商产品在疆销量同比增长超50%,市占率显著提升。”北汽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此外,在文旅产业合作方面,北汽集团将旅游营运车辆落地新疆,参与和田地区公交旅游专线建设;在绿色基建与物流协作方面,投放纯电动公交车、环卫车等新能源产品,新能源公交和智慧交通调度系统实现了“人-车-路”的智慧协同;在汽车人才培养方面,联合和田技师学院共建产教融合基地,培养当地人才。
产业合作双向奔赴。北京-新疆经济合作洽谈活动以“双向奔赴、双向赋能、双向发展”为主题。“新疆的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应用场景是合作的坚实基础,北京的科技、文化、金融、人才等优势是发展的强劲引擎,二者深度融合,才能使高质量发展的种子在边疆沃土结出更多丰硕成果。”市发改委副主任于鸷隆说。
昨天的洽谈活动上,北汽加码合作:旗下综合出行服务商华夏出行与中国绿发集团新疆华美胜地旅游有限公司、新疆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将为当地用户提供便捷多样的出行服务和定制化出行解决方案。
明星“天工”将“跑”向新疆
今年4月,诞生在北京的人形机器人“天工”拿下了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冠军。这位科技界的新晋“顶流”正以更快的速度、更强的体力“跑”在京疆产业合作的路上。
“我们将立足和田,打造‘导览-监察-咨询’全场景应用闭环。”洽谈活动上,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相关负责人披露了将实施在新疆的落地计划。
今年初,该创新中心便已在和田启动具身智能机器人应用场景验证工作,目前已完成了3个试点的场景应用——无论是在展现京疆合作历史的文化展厅,还是在政务服务大厅,甚至在环境恶劣的高海拔地区,机器人都出色完成了智能导览、咨询服务等任务。
据介绍,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也与当地达成了战略合作,“十五五”期间将重点围绕工业巡检、安全生产、职业健康、社会治理、商业服务等领域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应用落地,以具身智能科技赋能当地产业智能化升级。同时,相关技术平台和研发成果也将开源共享,吸引更多优质开发者和企业,并联合当地零部件企业共同打造安全可控的具身智能产业链,让关键技术扎根新疆,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26个项目落地金额超百亿元
“近十年时间里,我从小姑娘成长为公司管理人员,收获了幸福生活。”在现场参加活动的新疆京和纺织科技公司职工奴尔尼沙汗·亚森感慨万分,她亲身经历了北京产业援疆给当地百姓带来的变化。
改变始于2015年。当时,北京光华纺织集团在和田投资设立了新疆京和纺织科技公司。第二年投产后,奴尔尼沙汗·亚森成为厂里的第一批工人。近十年的历练,让她从一名一线工人逐步成长为公司职工董事,如今月薪已达8600元。“现在我还能养活弟弟和妹妹,供他们读书。”她说。
自2015年成立以来,该公司已累计为当地提供5000余人次就业岗位,通过“师带徒”模式,大批群众成长为技术工人,员工平均工资达3500元。对这家公司而言,落地新疆也意味着在更广的区域布局,并打造了西北地区首个全产业链的产业用纺织品生产基地。
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对口援疆工作突破传统模式,不仅是单向的对口援疆,不仅局限于结对关系,不仅是单纯的京疆两地招商引资,更加彰显了京疆协同的开放格局,更加注重在推进新疆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上聚焦发力,拓展合作维度,形成合作内容更为多元、合作地区更加广泛、“输血变造血”的共创共赢新局面。
本次活动上,京疆两地共有26个合作项目签约,涉及金额110亿元。“针对本次活动签约的京疆合作项目,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工作调度和协调助力,推动政策红利精准落地。”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