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4-23 来源:@丁一胡同
4月22日参加北京市发改委一季度全市经济发展和投资领域解读会
2025年北京市一季度投资数据亮眼,“高、快、优、大、强”成发展新引擎
今年以来,在国家一揽子增量政策持续发力的背景下,“两重两新”政策效果加快显现。北京市紧抓发展契机,积极落实首都高质量发展推进大会工作部署,全力扩大有效益的投资。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成绩斐然,实现“开门红”,为经济向新向好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此次投资呈现出“高、快、优、大、强”五个显著特点,勾勒出首都经济发展的强劲态势。
一、“高”——高技术产业投资高速增长
一季度,北京市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88.9%,。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前沿领域,,助力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以人工智能为例,在京人工智能企业已突破2400家,备案大模型达128个。众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构建创新生态,推动技术快速迭代升级,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这不仅为北京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也为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注入强大动力。
二、“快”——投资增速领先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高于全国19.8个百分点,在各省区市中排名第二,东部地区位列第一。12个区投资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三城一区”、平原新城等区域投资增长迅速。其中,“三城一区”作为北京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核心承载区,凭借完善的创新生态和政策支持,吸引大量项目落地,投资表现出色;平原新城则依托自身区位和产业基础,加快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建设,投资活力充分释放。
三、“优”——投资结构优化
投资结构持续优化,更加注重民生和社会领域。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2.3%,密云水库防灾减灾及蓄水能力提升工程加速推进,保障首都水资源安全;轨道交通22号线北京段车站和区间主体结构施工进度“双过半”,东六环隧道段建成通车,进一步完善城市交通网络。社会领域投资增长30.4%,北京工业大学新校区加快前期工作,北京师范大学未来实验学校项目、交大附中西校区新建项目开工建设,首儿所通州院区完成主体结构施工,教育、医疗等民生事业不断改善。
四、“大”——重大项目支撑有力
一季度“3个100”市重点工程完成投资支撑全市投资三成以上。全年120项计划新开工市重点工程中49个已开工,数量为近年同期最高。海昌海洋公园、现代汽车工厂光伏项目、SMC(中国)研发中心等11个原计划后续季度开工项目提前开工。一季度计划开工的160项市区重大项目全部开工,总投资超3400亿元。这些重大项目对稳投资、稳增长发挥关键作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创造大量就业机会,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
五、“强”——民间投资活力增强
全市持续强化社会投融资服务,举办2025年“投资北京”大会,签约30个重点产业项目,签约总额达615.4亿元;组织116个重大项目开展融资对接,近期融资需求约626亿元。一季度,全市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2.4%,高于全国12个百分点,增速较去年全年提升4.2个百分点。民间投资活力的增强,反映出市场信心不断恢复,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首都建设,为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
展望未来,北京市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持续扩大有效益的投资,不断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充分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和稳增长的关键作用,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