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3-25 来源:劳动午报
3月25日,在“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践行首善标准 擦亮“北京服务”专场上,北京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市政府官方网站发布了《北京市全面优化营商环境 打造国际一流“北京服务”工作要点(2025年)》(以下简称《要点》),这是本市连续八年迭代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牢牢把握企业群众需求导向,持续提升“北京服务”的新一轮系统举措。
近年来,全市上下以提升企业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为首要目标,坚实首善标准、国际一流,不断丰富“北京服务”内涵品质,着力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持续聚焦企业所需所盼精准施策,推出112个“高效办成一件事”,平均减时间60%、减材料55.9%、减跑动89.2%。大力推行非现场监管,推动现场检查必须“扫码”,建立“无事不扰”企业清单,已惠及10.5万家企业。“七站两场”实现地铁全覆盖,推出通学、通医、通游专线352条,公交与轨道50米内换乘比例达到88%。推出“BEIJING PASS”一张卡串联起交通出行、文旅景区等众多场景使用需求,率先实现境外银行卡“直刷”坐地铁,机场支付服务示范区服务境外来宾3.3万人,办理业务130万笔。全市统一预约挂号平台覆盖全部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481项检验检查结果实现全市医疗机构互认共享。
今年“北京服务”提出46个方面200余项改革任务。加大金融支持,完善创业担保贷款、首贷补贴、风险补偿等政策,推动全市科技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发挥千亿级政府投资引导基金的逆周期调节和撬动作用,联动社会资本,持续扩大资本对创新企业的支持力度。优化空间保障,再推出一批建设用地功能混合使用等满足企业多元化发展需求的用地政策,再升级一版北京市产业地图,丰富功能模块,帮助企业快速锁定园区资源和配套政策。拓宽应用场景,聚焦人工智能、机器人、绿色低碳、商业航天等重点产业,完善市区两级重点产业应用场景的常态化发布机制,为新技术新产品的落地提供更多机会。完善海外引进人才支持保障机制,实施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培养支持专项,推动建设卓越工程师培养联合体等任务,全方位做好住房、教育、医疗等服务保障。各区将结合实际为青年人、新市民提供人才公寓、公租房、保租房等,多渠道解决来京在京人才的住房需求。
升级完善“e窗通”“京策”“京通”等系统平台,推进“人工智能+政务服务”。以企业群众办事视角出发,设计更多“高效办成一件事”场景,新增科技成果转化、新能源货车昼运通行证办理等至少10个场景,优化新生儿出生服务、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购房、个人创业等一批高频场景。大力推进工程建设项目简化办、集成办、提前办,深化“多规合一”“多测合一”等改革,加速项目落地。按照数据应归尽归、事项应纳尽纳、材料应免尽免的原则,在有条件的产业园区推行“免证办”,让企业不再重复提交材料。
不断升级全市预约挂号统一平台数据共享、智能导诊、结果查询等功能,积极推动更多医院实现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电子病历共享,优化互联网医疗在线诊疗、预约转诊、实时结算、预约送药等服务体系。优化“七站两场”周边交通环境秩序,公交与轨道50米内换乘比例提高到90%,高标准建设无障碍通道、充电站等配套服务设施。优化全市重点景区购票服务,加强文博场馆、演艺空间等场所周边餐饮购物及多语种服务等配套设施建设。打造更多消费空间,通过修订公园、轨道交通等公共场所设计规范和标准等方式,在公园、轨道交通等场所丰富更多餐饮、休闲、娱乐等功能,丰富群众生活。
考虑到外籍人士支付习惯,首创通信卡和银行卡“两卡”跨界融合,为入境人士提供银行卡开户、通信卡办理、消费扫码支付等一站式服务。不断优化e窗通平台在线身份核验等功能,为境外投资者提供更佳在线登记服务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