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2-21 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昨天在参加北京市举行的“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推动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主题采访活动时发现,北京中日创新合作示范区、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已成为大兴链接全球产业的“窗口园区”。
大兴区将临空产业、生命健康、未来能源(氢能)作为核心产业,坚持以城促产、以产兴城,聚焦开放改革示范,全力建设“协同发展示范区、繁荣开放国门新城”。
国际合作:
吸引外资企业百余家
昨天早晨8点半,记者乘车从长安街出发,只用了半小时就抵达位于大兴区的北京中日创新合作示范区。作为全国首个以“创新”为主题的国际合作示范区、北京市“两区”建设的重要承载地,园区于2023年成功纳入北京市“重点产业集聚区”,承担着北京建设国际交往中心、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使命。
聚焦先进智造等主导产业及重点产业功能区,北京中日创新合作示范区自2020年成立以来,已累计引入重点项目525个,其中外资企业142家,国际创新产业生态初具规模。
“在全球范围内,我们已经对接22家商会协会,8家研究机构、27家金融机构。”北京中日创新合作示范区总经理张根学介绍,示范区不仅积极对接日本企业,引进先进理念、技术,而且深度聚焦国际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努力打造面向全球的“双向合作平台”,帮助更多企业引进来、走出去。
未来能源:
多方合作延长产业链
装载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的小客车,加注5分钟氢气,可续航800公里,排放物只有清水……在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记者见到了很多与氢能相关的创新应用,室外的加氢站,展厅里的氢能无人机、助力车,都令人耳目一新。
很难想象,国际氢能示范区所在的地方,几年前还是一家老旧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厂的车间。老厂房在腾退拆除过程中,大兴区同步筹建氢能示范区,并邀请氢能行业头部企业深度参与园区规划设计,充分发挥“链主”作用……示范区北区5.4万平方米的产业空间,仅用1年时间就建成投用。
目前,整个氢能示范区已落地氢能企业230余家,核心技术覆盖氢能全产业链。产业链如何进一步延长?大兴在场景应用、检测能力上发力,不仅牵头组建京津冀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累计推广燃料电池汽车超1600辆,还与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合作建成了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
目前,这座检验检测中心即将投用,填补华北地区国家级智能氢燃料电池汽车检测机构的空白。
中国药谷:
托举一批高成长性企业
华佗路、思邈路、时珍路……京开高速以西,南六环以南,一条条以名医命名的道路交错纵横,勾勒出一座生机勃勃的生物医药产业新城——被誉为“中国药谷”的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经过20多年发展,这里已成为全国面积最大的生物医药专业园区,并托举一批高成长性企业不断取得自主创新突破。
明济生物制药(北京)有限公司是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众多“明星企业”之一。这家由海归博士创办、员工平均年龄只有32岁的公司,已成功研发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抗体药物。总经理兼首席科学官李芸介绍,公司已经在大兴建成中试生产基地,建立了完整的抗体药物开发产业链,商业化生产基地正在建设中。
这只是“中国药谷”内企业发展壮大的一个缩影。目前,园区已落地800余家企业,形成了疫苗、中药、高端医疗器械三个支柱板块,细胞基因治疗、核酸药物、医美、创新动物药、合成生物五个前沿赛道。此外,国家药监局6大中心也在大兴落地,并与“中国药谷”内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等12家大院大所共建服务平台,形成高效工作机制。
三区叠加:
机场周边建成投资热土
北京地图的最南端,与河北交界的地方,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如同一只金色凤凰。
航站楼外,大兴机场临空经济区凭借“三区叠加”政策优势,成为企业投资热土。
“紧邻大兴机场,方便企业对接国际资源;临空区、自贸区、综保区的政策优势,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五横两纵’交通网,连接了北京中心城区、天津中心城区、河北雄安新区……”北京新航城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伦茂介绍,临空区正通过打造两大平台引擎、联动四大产业区与六大专业园,持续提升产业吸引力,让企业能“拎包入住”,以最快速度投入研发、生产、办公。
位于综保区的国际生物医药园是临空区六大专业园之一。首家入园企业北京卡尔斯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专注无菌植入牙种植体研发与生产,设备、原材料均源自国际一流供应商。公司董事长宿玉成表示,在享受“三区叠加”的政策后,企业开展保税开发与生产,可以节省大量成本。
接下来,临空区大兴片区将聚焦国际企业、国际投资和国际合作,聚力打造千亿级临空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