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发改之声

工作动态

不到24小时,北京人大代表建议被回复

日期:2025-01-18 来源:中国青年报

这几天,北京市正在召开两会,1月15日,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刊发了一篇部分代表委员热议“人工智能+”的稿件,其中北京市人大代表张旭提出了“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的建议。稿件发出不到24小时,北京市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处负责同志回应称,该建议与北京市目前的规划工作不谋而合。在“人工智能+科学”领域,北京已有相关规划布局,这也是2025年北京要重点发力的方向。

张旭此前建议,加快研究编制北京市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专项方案,优先选择部分在京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作为促进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的重点基地,同时加强在京人工智能企业与高水平高校院所、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等的协同,并推动加强财政资助科研项目所产生科学数据的使用,让数据不断成为发现的源泉。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处负责同志介绍,在“人工智能+科学”这样的应用领域,还是要依赖于基础大模型的能力,科学领域复杂多元,各个细分领域对模型能力的要求各有差异。目前,北京已针对药物、材料、气象等标杆示范场景进行布局,打下重要基础。比如,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北京科学智能研究院在解决药物研发、新材料设计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24年3月,北京成立的科学智能研究院,就是为推动“人工智能+科学”建设而成立的一个新型研发机构。

北京试图打通企业、高校等创新要素的流动。北京多家新型研发机构,都与一流高校合作交流密切。目前北京也在与国务院国资委加强合作推动央企来开放场景,北京相关大模型企业参与,联动高校的前沿研究和需求,统筹多方,共同创造大模型和应用场景的结合。

张旭代表所提出的数据问题,也是北京正在破解的关键问题。2024年,北京上线人工智能数据运营平台,各地模型企业均可在这一平台下载所需数据。面对数据的版权保护、定价等难题,据了解,北京针对不同数据类型,采取“免费开源、积分共享、有偿使用”三种方式,鼓励优质数据资源共享。同时,为解决数据隐私和流通问题,利用长安链技术确保数据的可追踪可追溯,保障数据安全。

当前,人工智能已从“大学习”进化到“强思考”阶段,需要进一步完善数据工作。北京市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处负责同志说,北京正在研发数据合成技术,创造更多高质量的开源数据,同时加强逻辑数据的高质量标注,加强具身智能真实数据采集,正如张旭代表所说的,“让数据不断成为发现的源泉”。

“人工智能+”计划也被写入1月14日北京市市长殷勇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就提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北京快速行动,于当年4月由北京市发展改革委联合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发布了《加快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引领发展的若干措施》。3个月后,三部门又联合发布了《北京市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2024-2025年)》,这是全国首个地方性的“人工智能+”行动计划,旨在2025年年底,推广形成一批标杆示范应用场景。

“北京有优越的创新资源,如何进一步巩固优势,在全国打造人工智能的发展样板,尤其在国际竞争中,更好地代表国家贡献北京力量,这是北京一直在思考的。”北京市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处负责同志说,“人工智能+”是未来几年北京将重点推进的工作,它也是一个新领域,其演进路径尚未完全明朗。“我们将继续密切跟踪相关前沿、颠覆性技术推广应用,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北京的人工智能发展体系。”

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北京发改政务掌上办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运河东大街55号院

电话:010-55590088

邮编:101160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
北京发改政务掌上办
主办: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办: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网站标识码:1100000011京ICP备05084924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