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12-11 来源:北京晚报
果园里,一个个饱满圆润的猕猴桃被采摘后装箱发往全国各地;大棚里,一排排菌棒整齐划一,香菇菌丝正“含苞待放”;山坡上,一颗颗红彤彤的山茱萸挂满枝头……地处伏牛山区的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大力发展以香菇、猕猴桃、山茱萸为代表的“菌果药”三大特色产业。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西峡食用菌科研中心建设项目是京豫合作的典范,总投资1.2亿元,2018、2019两年北京对口协作资金给予支持3400万元。多个联合实验室,汇集全国60多位专家,形成了4个食用菌等顶级科研团队,满足食用菌、猕猴桃、中药材的科研所需。
作为北京市南水北调对口协作项目,西峡县建起了丁河猕猴桃小镇,以猕猴桃特色产业为主题,采取“猕猴桃产业+休闲观光+电商物流+互联网”模式,在丁河镇的6个行政村完善了万亩猕猴桃示范基地基础设施,建成了双向两车道沥青公路14.7公里、猕猴桃精品展示馆1座、猕猴桃文化村和马头砦抗日历史纪念公园1处、电商物流园及猕猴桃保鲜库1座,以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等。
“北京支持我们修好了路,建了水力灌溉的设施,还有专家来给我们做技术指导。过去,村民大多数都到外面打工,现在村里有了自己的致富路,村民们都回来了。我们春天到秋天种猕猴桃,猕猴桃收获后开始种植香菇,一亩地的猕猴桃,净收入就有5000块,种香菇的话,一个菌棒能挣8块钱。一户一年也能挣个10来万!”木寨村村支书张栓志满面春风地说道。
南水北调不仅改善了生态发展,推动了经济发展,更是一项民生工程。在距离丹江口大坝直线500米的地方,就是“坝首第一村”——湖北省丹江口市三官殿街道蔡湾村,这也是丹江口市最后一批移民离岸村落。2011年,丹江口大坝加高水位线,村民们集中搬迁新址,家家户户分到了二层小楼,公共区域的广场大气别致,房屋前后干净有序。
在北京市的支持下,村里积极盘活撂荒农田2000余亩,高标准打造了350亩的南水北调水源地(丹江口)数字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南来北往的客人纷至沓来,2023年,蔡湾村集体经济已达47万余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万余元,书写了“户户有增收、人人有事干”的共同富裕新篇章。
一泓清水,永续北上。南水北调工程不仅连接起了南北的水资源,更成为推动当地产业升级与转型的强大动力。北京,作为拥有丰富资源和广阔市场的大都市,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与水源地携手探索特色产业发展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