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发改之声

工作动态

北京重点发力六方面,助力四季度推动经济回升

日期:2024-10-24 来源:北京商报网

10月24日,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本市前三季度经济形势。据悉,前三季度,北京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展望四季度,随着加力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加快推进重点改革任务落地、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积极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六方面重点工作落实见效,四季度有基础有条件推动经济回升、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

提前下达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3万亿元,同比增长5.1%,高于全国0.3个百分点,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随着国家一揽子增量政策更加显效,改革动力加快释放,科技创新持续突破,高精尖产业重大项目不断放量,四季度有基础有条件推动经济回升、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

具体来看,四季度,首先加力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据悉,市级层面将提前下达2025年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这是一项重要的市级增量政策。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有效需求,研究重点消费领域改革举措,加快推动环球一期后续建设和二三期项目谋划工作,出台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优化文旅场所配套餐饮服务若干措施,推出更多文旅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改进旅游交通服务,加快建设全球旅游目的地。

还将梳理一批已纳入相关规划计划、前期工作较为充分、计划明年上半年开工的重大项目,将四季度作为前期手续办理“攻坚期”,采用并联审批、联审联批等方式加快推进,对符合条件项目予以先行用地政策支持,推动项目尽早具备开工条件,对明年一季度投资形成支撑。推进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工作,高质量开展“十五五”规划前期重大课题研究。

数据显示,1—9月,北京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8%,高于全国4.4个百分点,灾后重建和增发国债项目拉动明显,反映实物工作量的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在前9个月同比增长2.7%。

同时,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出台实施发挥政府投资带动放大效应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若干措施及配套细则,带动1月到9月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41%,占全部投资比重为20.7%,同比提升4.8个百分点。

提前谋划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3.0方案

“其次加快推进重点改革任务落地。”有关负责人介绍,将以提升企业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为目标,持续深化营商环境改革,擦亮“北京服务”品牌,全面落实“一码检查”,推行“双扫码”工作机制,保证经营主体对检查标准的知情权;推动各部门非现场检查占比超过50%。深化自贸试验区提升行动,提前谋划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3.0方案,搭建全市统一的“一带一路”综合服务体系。

据悉,前三季度,“北京服务”品牌持续擦亮,发布第三批22个“高效办成一件事”场景,加快建设全国市场监管数字化试验区,三季度非现场检查占比41.7%,推行“扫码检查”规范监督执法,市区街乡三级执法主体已实现100%“一码检查”工作,9624户企业纳入“无事不扰”企业清单试点。完善“服务包”机制,1—9月为企业提供3.9万个服务事项,办结率和满意率均达99%以上。制播全国首档政企对话栏目《局处长讲政策》,多部门现场为企业解难题。

扩大北京高校卓越青年科学家计划覆盖范围

同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积极应对学龄人口高峰,优化基础教育办学资源布局、结构,研究谋划市属高校扩容。持续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支持国家实验室承担更多重大专项,推动清华全重基地两业融合示范园区一期亮相,实现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十三五”时期布局的29个设施平台全部进入科研状态,出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五年行动方案。扩大北京高校卓越青年科学家计划项目覆盖范围,构建工程师职业发展全周期服务机制。

推动出台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国家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综合试验区创建,率先建设国家人工智能治理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出台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加快自动驾驶示范区4.0建设。出台量子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行动方案、支持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大力发展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的若干措施等产业政策,加快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机器人评测中心、未来通信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有序实施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建设引领工程,办好北京电竞创新发展大会等活动。

据介绍,北京市1—9月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1—8月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收入分别增长8.3%和9.6%,均高于规上工业、服务业平均水平。前三季度,集成电路重大攻关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5.5倍,医药健康协同创新行动加快实施,推动诺华、韩美药业、礼来等一批外资医药企业在京扩产扩建或落地创新研发中心,北京市首个低空经济产业园设立、首条无人机配送航线开通。未来产业加快布局,发布加快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揭牌,首发“天工1.2MAX”、具身智能服务机器人“天轶”,朱雀三号可重复使用火箭完成国内民营商业航天首次10公里级垂直起降返回飞行试验,全球首个氢内燃机批量发电项目在京启动。印发加快建设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实施意见,布局发展气候韧性和生态环保、新型绿色专业服务等7类战略性基础性绿色产业,在全国率先开展工厂绿色分级评价,三、四星级工厂占比64.4%。

推进京津冀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三个基地建设

积极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不断完善协同发展体制机制,完成“疏解整治促提升”年度任务,实现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二期、北京口腔医院新院区开诊运行。落实支持雄安新区一揽子政策,推动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设施配套商业年底开业。组建京津冀大设施联盟,加快推进京津冀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三个基地建设。加快编制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出台“两园一河”联动发展工作方案,完成平原新城各区“一区一策”方案编制。

有关负责人表示,前三季度,“新两翼”建设积极推进,中国星网雄安总部项目正式竣工验收,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累计注册企业114家,京雄141项服务事项实现“同城化”办理。城市副中心发展动能增强,人民大学通州校区正式投用,安贞医院通州院区开诊,第二批市属国企总部搬迁工作正式启动,“湾里商业娱乐综合体”“顶点公园”项目加快建设,三大文化设施接待游客超700万人次,东六环入地项目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成功举办2024年通州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项目推介会,签约80个项目、投资额331亿元。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深度融合,京津冀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联盟成立,京津冀联合发布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271项,1—9月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3968项、成交额485亿元,同比增长18.4%。

年底前开通轨道交通3条(段)线路45.3公里

此外,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制定推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实施意见,确保北京生源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95%。研究制定推进居家适老化改造配套政策,积极推动社区嵌入式办托、单位办托,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做好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办好2024北京接诉即办改革论坛。年底前开通轨道交通3条(段)线路45.3公里。加强暴雪、极寒等气象预警信息监测和供热等应急保障。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抓好建筑施工、燃气、电动自行车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和秋冬季防火。持续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控。

据悉,前三季度,北京市就业物价总体稳定。1—9月城镇新增就业25.9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2%,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5.8%;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1%。

同时,社会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出台加强“老老人”服务保障若干措施,新增养老家庭照护床位6244张,完成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1644户;发布北京市托育服务供需热力图,引导公办园、普惠园、社会力量、社区、用人单位等开展托育服务,累计新增普惠托位2.7万余个。深化医联体建设,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推进医疗服务信息化,167家医疗机构支持医保移动支付,489家定点零售药店支持个人医保账户非处方线上购药,16家定点医疗机构和17家定点零售药店参与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双通道”管理试点;建立87家互联网医院,282家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

人居环境明显改善。1—9月PM2.5月均浓度2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4%,完成154座立交桥垂直绿化,建成27条城市画廊,天通苑生态休闲公园等试运行。交通体系不断优化。3号线一期(东四十条—东坝北)等进入空载试运行,累计开通通学线路287条、通医线路11条、通游线路26条,中心城区通过新建和错时共享新增停车位2.43万个。基层治理更加精细。1—9月12345市民服务热线共受理反映1771.5万件,解决率96.5%、满意率96.9%。安全基础更加巩固,城市韧性持续增强,燃气管道、供热管道老化更新改造分别完成612.4公里、1487公里。

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北京发改政务掌上办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运河东大街55号院

电话:010-55590088

邮编:101160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
北京发改政务掌上办
主办: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办: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网站标识码:1100000011京ICP备05084924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