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01-24 来源:北京新闻广播
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周年。“持续提升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的更大进展”高居今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的第一项重点任务。两会上,有市政协委员建言,北京是科创高地,但也存在产业链上下游匹配不足的问题。记者了解到,一张全新的“六链五群”产业布局图正在三地加快绘制,将为京津冀产业协同提供新动能、新优势。
走进北汽福田下属的现代化生产车间,显示大屏上的温度、湿度、噪音等环境和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一目了然。在这里,每台发动机的出产,都需要经过二百多道复杂工序。公司技术负责人刘元福介绍说:
刘元福:我们当前网联的发动机量大概在70万台,我们会利用这个车联网的数据分析我们发动机的工况。这个车联网的数据是秒级的采集,我们会利用这个数据去做工况的分析,做问题的诊断。
北汽福田是目前我国商用车头部企业,2023年销售达到63万辆,实现销量、市占率双第一。其中,新能源车型销量超4万辆,同比增长84%。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是京津冀三地深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的重点,而众所周知,汽车产业链是我国制造业诸多产业链当中,链条最长的产业链之一。记者了解到,部分北京车企核心部件的供应商多位于南方省市。对此,市政协委员、福田戴姆勒研发中心技术总监陈鹏期待,更多上下游企业能够在京津冀聚集:
陈鹏:产业链如果聚集的话,那整个产业链的开发能力也会快速提升。为什么一直在说京津冀,因为我们可以打造类似于一小时或者两小时的一个快速通行圈,那我今天上午有需求,下午就来了;下午有需求,第二天就可以来。整个的存储、开发、运输,包括我们的装配制造,这个效率会非常高。
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六链五群”产业布局,“一链一策”开展产业链延伸和协同配套。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正是“六链”中的关键一链,来自北汽极狐新能源的曹琛委员建议,锚定“链主”深耕布局:
曹琛:覆盖京津冀地区的汽车全产业链的集群效应,还有产业的竞争力还有不足。建议围绕北京市属的“链主”车企来进行关键核心的下一代智能网联零部件产业的配套,加大关键核心零部件产学研用创新平台的搭建和资源的整合,配合产业扶持的政策,内部培育、外部引入优质产业,与我们的科技力量来进行结合,确保我们下一代产业链的长远的深耕布局。
对于委员们的建议,北京市协同办副主任周浩在两会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应说,相关部门已经梳理出重点产业链上的堵点、卡点,下一步将展开联合攻关:
周浩:联合工作办公室,三地经信部门成立了一个产业专题组,去年一块共同梳理了六条产业链图谱,包括氢能、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等等,把一些堵点卡点的环节也都梳理出来了,这个就是我们今年工作的努力方向。三地今年围绕产业链图谱落点落图,一块做推进方案。包括让一些科研院所跟企业合作,按照企业的需求为导向来做工作,还要争取到长三角、大湾区,包括去国外做一些招商活动,咱们三地都在共同努力。
产业集聚非一日之功。市政协常务委员、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弘都院总规划师许槟透露,今年本市计划出台综合性首都都市圈规划,将从顶层设计上助推深度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
许槟:产业的发展,它要从整个的效益出发,综合地考量成本。不光是距离的成本和土地效益的成本,是综合看在什么样的区域有更好的产业链上的人才的匹配,以及政府的服务,还有整个这个区域的公共服务水平。今年计划出台综合性的首都都市圈规划,不光是空间,还有产业、交通、公共服务设施,包括生态的内容,都要有更深入的,在都市圈范围内进行规划的顶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