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发改之声

工作动态

聚焦强链补链项目赋能产业协同 10只京津冀基金“牵手”23家企业

日期:2023-10-27 来源:北京晚报

昨天,京津冀基金与企业融资对接会在北京城市副中心举办。对接会上,10只京津冀基金与23家企业签约,签约投资额达25亿元。这批基金聚焦支持京津冀重点产业链强链补链项目,将赋能产业协同。

  此次对接会为京津冀有融资需求的企业和有投资意向的基金搭建桥梁,达成一批代表性签约项目,引导实现渠道对接、政策对接、资源对接,通过撬动金融力量,赋能企业成长壮大,共同推动京津冀三地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

  现场签约的京津冀基金代表中,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投资基金是由京津冀三地联合国家开发银行共同设立,基金初始设立规模41.5亿元,聚焦支持京津冀重点产业链强链补链项目。

  产业协同的过程中,基金恰恰能发挥京津冀三地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放大作用,加强财政与金融联动,聚焦三地的重点项目、产业协同性强的项目,引导社会资本投向相关产业。国开金融运营总监、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投资基金执行事务合伙人代表卢砚坡介绍,基金先后投资了天津渤化发展、北京京东方等项目,到今年年底预计能够实现累计出资21亿元,带动社会资金近300亿元,促进优质资源均衡配置。

  “通过本次的项目对接会,我们又挖掘了一批潜在的投资项目,后续将与三地政府密切配合,强化协同,促进京津冀区域协调性不断增强,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流入,推动市场不断迸发活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局面。”卢砚坡说。此次对接会上,该基金与7个项目进行现场签约,签约投资额18亿元。

  其中,总部位于保定的从事第三代半导体衬底材料研发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河北同光半导体公司与北京科研机构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建成从原料合成、晶体生长、衬底加工到清洗检测的先进碳化硅衬底生产线。“未来将围绕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打造碳化硅衬底龙头企业,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彰显新担当。”同光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北京顺禧三期创业投资基金重点聚焦生命科学、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硬科技领域,此次与微元合成生物技术公司签约。该公司总部和研发中心位于北京,部分管线的中试和生产基地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未来基金将助力企业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布局。

  此外,国投创合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北京高精尖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北京中关村龙门基金、北京中关村瞪羚投资基金等也分别与三地企业项目签约。

  京津冀联合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三省市将进一步“搭平台、畅渠道、促交流”,引导更多金融“活水”赋能实体经济,激发创新活力,积极培育区域优势产业,促进金融资源要素跨区域流动,加快构筑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

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北京发改政务掌上办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运河东大街55号院

电话:010-55590088

邮编:101160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
北京发改政务掌上办
主办: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办: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网站标识码:1100000011京ICP备05084924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