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发改之声

工作动态

他们帮“外来的和尚念好经”

日期:2023-10-18 来源:微信公众号“北京新闻广播”

共建“一带一路”十年间,在钢铁基建、尖端智造、高新科技等大踏步迈出国门的同时,以金融、法律服务等为代表的“北京服务”也在加速出海,为中国企业走向“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更好地保驾护航。

“大家可能这么多年都认为我们的糖就是甜的,而他们法律规定他们的糖就是咸的……”回想起曾经董事会上的“针尖对麦芒”,北京首冶新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党支部书记冯宝江不禁用了这样的比喻。

十年前,主业为创新孵化的首冶新元瞅准了海外某项先进技术,参与投资并设立了子公司,就在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却体会到了“外来的和尚不太好念经”。“因为项目都确定得非常清晰,整个公司的运作也非常顺畅,但是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分歧和问题往往很难解决。其实对方也没有其他的意思,更多也是基于本国法律的来做出的决定,但是我们也要基于国内的法律指导,比如说在工作的时间上,比如说在一些问题的处理方面,就很难推进下去。”冯宝江坦言,这一磨合期超过了两年。

正在一筹莫展之际,北京融商“一带一路”法律与商事服务中心带来了一副专治“水土不服”的对症良药:从双方国家的法理角度进行协调和沟通,为妥善处理双方在管理方式上存在的争议问题提供了详实的法律依据。“效率提升至少30%!”冯宝江说。

2021年5月28日,首冶新元与北京融商“一带一路”法律与商事服务中心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正式加入一带一路服务机制。目前公司海外项目进展顺利,投资回报的估值已经超过1亿元。

“一带一路”服务机制自2015在意大利米兰启动后,北京在2016年落地成立北京融商“一带一路”法律与商事服务中心这一支持服务机构,聚焦“项目对接、风险化解、纠纷调解”三大服务功能,协助中国企业在开拓海外市场中妥善友好解决商事争议。类似首冶新元这样的服务案例还包括闻泰科技海外并购荷兰安世半导体项目、俄罗斯克鲁奇战略金矿项目以及塔尔光伏电站EPC工程法律服务项目等。

融商中心秘书长贾辉介绍,目前中心拥有专业调解员达到650名,各个方面的专家已经超过万人。中心在全球设立了107个线下调解室,受理的案件总数达到了2万余件,其中涉外案件是占7%左右,案件当事人涉及40多个国家和地区,调解结案的成功率是在60%左右。

基础设施是“硬联通”,规则标准则是“软联通”。

“不仅仅是法律领域,聚焦安全服务、项目信息、政策咨询等功能,北京市的‘一带一路’综合服务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北京市发改委外资处(市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处)处长沈筱婷介绍说,“我们累计建立了企业境外服务中心等服务网点80余个,和海外226家商协会签订了友好协议,覆盖了五大洲9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服务网络不断织密,为企业开拓‘一带一路’海外市场提供服务支持。同时,依托‘两区三平台’率先高标准对接国际经贸规则,在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北京优势领域,推动和深化与共建国家的务实合作。”

新闻链接

十年来,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携手,打破制度壁垒,对接规则标准,以政策的“软联通”铺就了一条繁荣互惠的经贸“高速路”。北京累计建立了企业境外服务中心、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基地、“一带一路”双向投资服务平台80余家机构,与五大洲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26家商协会签订友好协议,逐步建立起国际化专业服务网络。

在对接国际规则标准方面,北京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与“两区”建设有机融合,对标CPTPP、DEPA等国际经贸规则,制定出台本市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31项措施和投资自由便利化22条措施,着力推进系统性、高水平对外开放。用好冬奥成果,向国际标准组织(ISO)提交《DB11/T 1606-2018绿色雪上运动场馆评价标准》《DB11/T 1892-2021大型活动可持续性评价指南》2项提案,推动本市地方标准向国际标准转化。持续实施首都标准化战略补助工作,支持109项国际标准、3项承担国际标准组织和2个创制标准海外示范应用项目。推动《水泥化学分析方法》等国家标准转化为蒙古国行业标准。持续推进北京未来科学城创建“ISO37101国际标准试点城市”,出版《中关村标准故事》系列丛书。

在国际商事仲裁中,品牌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解中心发布“北京倡议”,与意大利、印度尼西亚等11个国家建立起“一带一路”服务合作机制,服务成功案例包括中巴经济走廊卡西姆电站、俄罗斯克鲁奇金矿等重大项目。挂牌成立北京市“一带一路”法律商事创新服务平台,搭建商事调解服务、项目融资服务、法律智库服务、科技法律服务、法律查明服务等平台,包括全球调解员652名,累计调理案件2万余件、成功率达60%。国际仲裁合作持续扩大,2017年与吉隆坡区域仲裁中心、开罗地区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共同联合发起“一带一路仲裁行动计划”,2018年中非联合仲裁中心内罗毕中心正式揭牌,联合相关机构发布《“一带一路”工程项目争议解决机制调研报告》。

十年,风雨兼程,共建“一带一路”结硕果

十年,勇毅前行,同绘“丝路画卷”谱新篇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截至目前,已经有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加入共建“一带一路”大家庭,形成了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十年来,北京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把基础设施“硬联通”作为重要方向,把规则标准“软联通”作为重要支撑,把同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作为重要基础,“一带一路”朋友圈不断扩大,在对外交往、科技创新、人文交流、投资贸易等领域国际合作取得了切实成效,也为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之际,新闻广播推出系列报道《共建“一带一路”的北京实践》。

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北京发改政务掌上办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运河东大街55号院

电话:010-55590088

邮编:101160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
北京发改政务掌上办
主办: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办: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网站标识码:1100000011京ICP备05084924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