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发改之声

工作动态

中关村大街:24小时“城市客厅”改造中

日期:2023-09-18 来源:北京交通广播

记者日前从北京市发改委获悉,今年本市有6个片区实施公共空间改造提升,其中,北京科技创新地标——中关村大街片区(北三环-北四环段)公共空间改造提升项目实施方案近日获批,项目计划年内开工、2025年竣工,将进一步提升中关村大街沿街空间通透性及公共空间环境品质。

下午3点多,中关村大街车水马龙,当代商城附近,辅路停了四五辆机动车,自行车、电动车、机动车混行。

市民杜女士正无奈地坐在人行便道绿化带边的护栏上歇脚。“绿化行人享受不到,它没有完全敞开让你进去,有个板凳坐,或者是有休闲的地方。你可以在边上观察绿化带,但是很难融入。我现在就没找到很合适的坐的地方,中关村大街车流量也比较大,各种车混在一起行驶,其实很不安全。”

随着中关村大街片区(北三环-北四环段)公共空间改造提升项目实施方案的获批,这样的情况即将改变。从这里往南几百米,已在去年底完成城市空间改造提升的中关村南大街路东侧就是另一番景象:辅路取消路侧停车改为骑行道,实现机非隔离、人车分流;人行便道上的绿化带也不再被护栏圈住,被改造成多个口袋公园,形成顺畅、完整、连续的骑行道、人行道、健步道等城市绿色出行系统。

家住双榆树附近的市民郇女士和母亲时常来这儿遛弯儿。“环境确实是优化了,领我母亲出来遛个弯什么的,一想到就是到这儿来,你看有坐的地方,有绿植,还有卫生间,比较方便。踩在这个这慢行步道上面,后坐力比较好,不容易累。”“这儿多好多清爽,就像老年人、小孩都可以在里遛遛弯,挺好。以前可找不到这种地方。”

中关村大街原名“白颐路”,东南起白石桥、西北至颐和园,是上世纪著名的风景大道,曾有“京西小长安街”的美誉。

北京中关村大街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一峰介绍,中关村大街片区公共空间改造提升项目段工程全线范围9.2公里,南起白石新桥北到北五环厢白旗桥,计划两年内完成改造向公众开放。

张一峰说,中关村大街变成了一个交通为主的道路,让人停不下来、慢不下来,两侧的绿化带对人也没有那么友好,进不去。改造重构生态系统,做到“三季有花,四季有景”;重归行人优先,推动路权由以车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转变,形成顺畅完整连续的骑行道、人行道、健步道等城市绿色出行系统。取消路侧停车,改为骑行道,实现机非隔离,人车分流,加强林荫道和休息设施建设。

背街小巷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统一改造,呈现烟火气的感觉。方案坚持从公众需求出发,公共利益优先,公众参与决策,构建全社会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街区更新机制。之前完成了华宇到农科院路东侧900米的试点,正在进行的是民族大学至神州大厦一侧有600米正在施工,明年3月份向公众开放,这次获批的从北三环到北四环,年内实现开工,预计2025年争取给公众开放。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2017年以来,北京市在中心城区和通州区开展城市公共空间改造提升试点工程,截至目前,共有140个项目列入市级试点,其中80个项目建成投用。今年,全市有6个片区实施公共空间改造提升。

从去年起,本市持续深化试点项目类型,结合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设,探索实施片区改造类的提升试点项目,更加突出片区整体的空间营造和产业业态升级相融合,突出发挥公共空间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效益。今年,片区改造类的提升共计有6个,包括了东城隆福寺、美术馆片区,海淀中关村片区等6个项目。

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北京发改政务掌上办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运河东大街55号院

电话:010-55590088

邮编:101160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
北京发改政务掌上办
主办: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办: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网站标识码:1100000011京ICP备05084924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