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发改之声

工作动态

北京成为全国首个减量发展超大城市

日期:2023-02-24 来源:劳动午报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本市紧抓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充分发挥“一核”的辐射带动作用,切实增强与津冀两省市的协同联动,推动雄安新区和城市副中心“两翼”联动发展,让一体化交通网络“跑起来”、生态环境持续“好起来”。2月23日,记者从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委市政府京津冀协同办)获悉,9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成效。

9年来,北京市从源头上严控非首都功能增量,修订实施新版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累计不予办理新设立或变更登记业务超2.44万件,2022年全市科技、商务、文化、信息等高精尖产业新设市场主体占比达65.6%;扎实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2014年以来,本市累计退出一般制造和污染企业近3000家,疏解提升区域性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近1000个;教育医疗资源布局不断优化,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主体搬迁入驻昌平新校区,天坛医院整体搬迁、同仁医院亦庄院区扩建、积水潭医院新龙泽院区等项目如期完工投用;城乡建设用地减量120平方公里,北京成为全国第一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城市。

为助力提升雄安新区公共服务水平和综合承载能力,北京以“交钥匙”方式支持雄安新区建设3所学校、1所综合医院,建成后由北海幼儿园、史家小学、北京四中、宣武医院提供办学办医支持。目前,幼儿园、小学、中学3所学校项目已全部建成交付。此外,北京40余所学校、5所医疗卫生机构对接支持雄安新区相关机构。17家市管国企在雄安新区投资项目100余个,涉及基础设施、城市运营、生态环境等多个领域。京雄城际铁路全线贯通运营,京雄高速北京段六环至市界段完工通车,今年将全线通车。

据了解,本市扎实落实支持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意见和本市实施方案,副中心城市框架全面拉开。城市副中心剧院、图书馆、博物馆三大文化设施主体工程完工,今年将建成投用。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完成结构总工程量50%,东六环入地改造西线隧道首段贯通。

同时,本市交通、生态、产业、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实现新突破。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凤凰展翅”,北京形成航空“双枢纽”格局,助力打造国家发展新的动力源。“轨道上的京津冀”不断巩固提升,京张高铁、京唐城际、京滨城际开通运营,京哈高铁全线贯通。京昆、京台、京秦等9条高速公路相继建成通车。生态环境治理进一步提质,由“持续向好”向“蓝天常现”转变。2022年北京PM2.5年均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与2013年相比下降66.5%。

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北京发改政务掌上办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运河东大街55号院

电话:010-55590088

邮编:101160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
北京发改政务掌上办
主办: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办: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网站标识码:1100000011京ICP备05084924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