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1-27 来源:北京城市副中心报
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城市副中心党工委委员、发展改革局局长,市发改委副主任张艳林透露,城市副中心“十四五”规划纲要已基本编制完成,即将印发实施。未来五年,城市副中心将打造成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点、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和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据了解,“十四五”期间,城市副中心将掀起建设新热潮,实现8000亿元投资落地。今年,城市副中心计划安排重点项目419项,其中亿元以上重大工程201项。
绿色智慧基础设施消除“城市病”
建设没有“城市病”的城区,是城市副中心未来五年的目标之一。市人大代表、通州区副区长倪德才表示,城市副中心将着力提升精细化治理能力和水平,建设绿色智慧基础设施。
交通治堵。城市副中心将以建设世界智慧城市典范为目标,以城市管理指挥平台为主体,建成“一脑治理、交互赋能”的智慧中枢系统。实施主干街道沿线景观提升、环境综合整治和架空线入地工程,构建清朗有序的城市空间,塑造整洁亮丽的市容市貌。构建城市副中心交通体系,加快推进轨道网、公交网、道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2021年,城市副中心将聚焦智慧城市建设,进一步推进“城市大脑”数据资源整合,扩大公共服务设施二维码覆盖范围,搭建地下综合管廊监管平台。环球主题公园将于今年春季精彩亮相,针对开园将做好交通组织和城市运行保障,推进文化旅游区智慧园区建设,高标准建设指挥调度平台,实现“一屏全览、一网统管”。
污染防治。“十四五”时期城市副中心将以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深化京津冀协同治理,持之以恒抓好大气、水、土污染治理力度,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打造绿色能源体系和低碳交通体系,大力创建“基本无违建城区”,构建水城共融、蓝绿交织、清新明亮的生态城市格局。
倪德才介绍,2021年城市副中心将重点承接绿色交易所建设,探索城市副中心碳减排、碳中和行动方案,推进建筑节能改造。同时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建立全流域水污染防治综合管控系统,加强饮用水保护,防止地下水污染,创建节水型社会。实施重点监控企业周边土壤环境监测,逐步建成小微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收集转运体系,玉桥街道等10个街乡创建基本无违建街乡。
6条轨道交通联通中心城区
城市副中心“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城市副中心要强化与中心城区联动发展、推进与北三县一体化联动发展、推进更大区域协同发展,全面提升辐射带动能力,努力成为京津冀交界地区协同发展的典范。
交通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率先突破三个重点领域之一,城市副中心将率先实现区域交通一体化。市人大代表、京投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丁树奎透露,“连通燕郊、三河的平谷线2021年将推进建设”。“十四五”期间,城市副中心还将大力推进轨道交通建设,初步形成“一环六横四纵”轨道交通格局,与中心城区的轨道交通达到6条,绿色出行比例达到80%。
2021年,城市副中心将打通几条断头路,与大厂和香河连通。2022年京唐、京滨城际铁路将建成。市郊铁路城市副中心线将向环京地区延伸。
构建京津冀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平台
城市副中心是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先导区。2020年,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在城市副中心揭牌。市人大代表、通州区委书记曾赞荣介绍,城市副中心正聚焦财富管理、绿色金融、金融科技等新兴金融服务功能,全力建设全球财富管理中心。城市副中心将研究探索依法合规开展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绿色债券、绿色股权投融资等业务,积极争取设立北京城市副中心金融风险监测预警与监管创新联合实验室,构建京津冀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平台。
“十四五”时期,城市副中心将以数字经济为方向,以绿色经济为特征,加快构建与主导功能定位相适应的现代产业体系。
新时代职业教育也将为绿色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市人大代表、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立信会计学院教师杜海霞说:“数字经济的发展对于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的智慧会计专业群就是对接产业需求,以技术赋能会计专业教育,将智能技术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进行迭代转型。”目前该校开发了财务机器人应用、大数据财务分析等系列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数智化能力。学校的其他专业也在进行智能化技术转型。“我们培养的人才就是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于数字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技能性人才,这将为北京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优质人力资源支撑。”
市人大代表、通州区工商联主席赵静还从经济角度,提出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的建议。她认为,当前京津文化领域人才“虹吸效应”明显,“区域财税壁垒”与政绩考核制度存在障碍,区域金融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制约了京津冀地区文化产业相关人才、资金以及配套服务的协同发展。应建立合理的京津冀地区财税利益协调机制,将京津冀地区作为国家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试验区,探索跨区域税收分成共享机制、跨区域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由京津冀三地建立共同发展基金,破除流通和支付等环节障碍,推动三地在文化交易、文化消费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共同促进区域文化市场繁荣互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