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发改之声

工作动态

京西地区2022年转型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

日期:2023-02-02 来源: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以石景山区和门头沟区为代表的京西地区具有百年钢铁史和千年采煤史,是国家级城区老工业区和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是首都的西大门。为落实“十四五”规划《纲要》战略部署,经市政府研究审定,2022年2月,本市印发了《深入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 加快推动京西地区转型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京西行动计划”)。

京西行动计划实施一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两区两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市新首钢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协同联动、合力攻坚,圆满完成冬奥会、服贸会等重大活动服务保障任务,京西地区转型发展的步伐明显加速,城市面貌和发展环境持续改善,城市功能品质稳步提升,高质量建设首都西大门取得阶段性成效。一年来,石景山区、门头沟区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同比增长1.8%、1%,均高于全市增速,产业转型成效日益显现。京西地区2022年度36项重点任务按计划完成,80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超220亿元。石景山区第四次荣获国务院办公厅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真抓实干成效明显通报表扬激励,京西示范区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开展的2021年度评估中再获“优秀”等次,并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在年度评估中包揽三项“优秀”的示范区。

一、以重大活动为牵引,区域知名度显著提升

一是“双奥之区”金名片持续擦亮。石景山区、首钢集团各项服务保障工作精致高效、平稳有序,获得各方高度赞誉,首钢园成为全球网红地标。党中央、国务院授予首钢集团“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集体”荣誉称号。精心谋划冬奥遗产可持续利用,积极推进冬奥遗产向社会开放,首钢滑雪大跳台成为网红打卡地,全年接待游客参观打卡上百万人次,举办世界儿童日主题点亮活动、“冰墩墩”“雪容融”裸眼3D形象首发仪式等各类活动,成为世界首例永久性保留和使用的滑雪大跳台场馆;冰球馆成功举办“2022中国·北京市电视剧盛典”;冰壶馆已与咪咕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初步意向;速滑、花滑馆积极开展冰时租赁业务,为各区队、知名俱乐部提供上冰训练服务。

二是服贸会带动首钢园活力持续提升。首钢集团全力打造场馆更优、功能更佳、体验更好的服贸会2.0版本,参观人数达16.7万人次。首钢北区已建成的道路、绿地、文物等公共设施移交属地管理并有序向社会开放,厂区融合发展取得新成效。六工汇、狮王餐酒吧、義公馆、麦当劳零碳餐厅等商业空间开业,形成包括餐饮、酒店、零售、展览、体验等多元场景在内的特色消费生态,首钢园成功纳入《北京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北京市商业消费空间布局专项规划》,成为北京城市微度假热点区域。全年共举办各类首发首秀活动40余场,入园客流实现跨越式增长,较2021年提升约7倍,“厂区”“园区”正加速向“社区”“街区”转变。

三是京西发展论坛推动一批要素资源高效精准对接。在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支持下,门头沟区、石景山区、首钢集团、京能集团联合主办首届京西发展论坛,论坛以“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 共创京西美好未来”为主题,搭建合作交流平台,推介京西重点项目,对接重大融资需求,促进高端要素集聚,为京西地区高质量转型赋能。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虚拟现实、科幻电竞、文化旅游等重点领域企业,金融机构、协会组织、专家学者等近200人参会。会上,两区分别与国开行北京分行、全联旅游业商会、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签署4项战略合作协议,择优推介重点项目12个(总投资约248.1亿元),发布重点融资需求12个(涉及金额96.6亿元)。

二、以产业转型为主攻方向,区域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一是京西示范区产业发展更加集聚化。制定中关村石景山园改革提升方案,工业互联网产业园核心区034地块主体结构封顶,举办工业互联网大赛,中航信等35家企业入驻工业互联网产业园先导区,中关村石景山园收入突破3800亿元。北京银行保险产业园空间加速释放,引入现代金融机构14家,651地块二次结构施工,中电科智能科技园一期24万平方米实现运营。门头沟区中关村(京西)人工智能产业园启动建设,新引入人工智能企业39家。阜外医院西山园区二期项目开工,加速打造首个健康生活方式国家医学中心。央广总台“5G+8K”超高清示范园完成供地准备,央广传媒集团成功落户。两区全年新增“专精特新”企业165家,总数达到239家。

二是新首钢地区产业能级不断提升。2022年,首钢园航天、科幻、金融等高端产业要素加快聚集,累计注册和入驻企业(组织)超200家,北区已建成自持空间出租率达到87%。重点产业项目取得积极进展,首钢怡和合作项目推进招拍挂地块入市,华夏银行项目实现签约,探月中心、八院云箭入驻制氧创新中心。中关村科幻产业创新中心在首钢园正式揭牌,已累计引入科幻、元宇宙上下游高精尖企业50余家,成功落地科幻影视拍摄、动作捕捉、光学影像等5大公共服务平台,科幻产业聚集区打造初见成效。

三是“一线四矿”文旅康养休闲区规划建设扎实起步。“一线四矿”王平煤矿主题休闲度假区项目完成主体工商注册,项目规划综合实施方案已获市政府批复。门头沟区持续打响“门头沟小院”精品民宿品牌,全区“小院”累计达73家,覆盖55个村,盘活闲置农宅347处,全年实现收入5600万元,接待11.5万人次。启动京西古道全线配套设施提升工程,不断擦亮“京西古道”品牌。推出44条精品文旅体验线路,“妙峰山”线路获评全国乡村旅游精品路线。

三、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区域综合承载力持续提升

一是绿色生态空间持续扩大。石景山区、门头沟区获评“国家森林城市”。石景山区衙门口城市森林公园、高井沟生态修复工程主体工程、净德寺公园、门头沟区永定河山峡段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一线四矿”铁路沿线通道绿化项目等一批绿色生态项目完工,西山绿道(石景山段)、“一线四矿”铁路沿线环境整治一期工程等项目新开工,两区国控、市控水质考核断面水质稳定达标。门头沟区在全市率先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平台完成注册登记,以西王平村为试点创新构建VEP核算方法,相关案例试点经验拟纳入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全国案例。

二是城市更新不断提速。首钢工业遗址公园片区13 栋地标建筑对外招商,工业遗存改造加速推进,成为老工业区城市有机更新的典范。石景山区首钢老工业区(北区)更新项目、石景山区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项目入选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冬奥社区城市更新等3个项目被评为优秀案例。北辛安、衙门口等4个棚改项目完工,黄庄村棚改启动房屋征收,建成北辛安回迁安置房等政策性住房7863套。石景山区新建社区便民商业功能网点18个;门头沟区新建和提升便民服务网点17个,均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三是综合交通体系持续完善。苹果园综合交通枢纽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加快国道109新线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实施地铁1号线福寿岭站改造工程,开工建设衙门口周边配套6条道路、首钢北区5条道路,建成首钢东南区道路9.7公里,更好满足了居民出行需求。

四是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金顶街小学、北京市十一学校石景山学校、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新址)加快建设,石景山区新增2所普惠性幼儿园、510个学位,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7%。建成北大首钢医院新建门急诊医技大楼,开工建设阜外医院西山园区二期、五里坨精神卫生专科医院,医疗救治能力进一步提升。

四、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区域发展活力进一步释放

一是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石景山区在全市率先实现社区政务服务规范化建设全覆盖,区级事项100%网上可办;修订发布53项支持政策,“服务包”企业增至365家;加强与中电科、航天科工、中交、光大等央企战略合作,引入43家央企二三级企业和889家高精尖企业,全区新增市场主体8861家,增幅居全市第一;拓展“景贤”品牌矩阵,建设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引育景贤人才178人。门头沟区提出“十个必上门、十个不打扰”要求,建立营商环境特约监督员机制;成功创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领域“特色+集成”改革示范区,率先形成社会投资房屋建筑工程规划许可“全程网办”等3个 “全市首个”案例;成立区政府产业引导基金,联合16家银行推出“金融超市”等服务品牌,累计向企业发放贷款3.88亿元;“服务包”企业扩展至324家,走访企业860家次。

二是创新资金支持。不断加强要素资源保障,加大重大项目支持力度,争取中央投资支持园区重点项目建设。争取中央投资支持新首钢国际人才社区(核心区北区)036地块项目发展“科技+”等重点产业。协调国家开发银行向首钢园区提供开发性金融贷款,有力推动了一批突破性强、带动作用大的项目落实落地。

三是完善优化工作机制。召开市新首钢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研究解决区域发展建设重大问题。强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市级统筹、部门联动、区企合作”的平台职能,推动“两区两企”建立常态化沟通对接机制,汇聚“多方合力”。2022年,石景山区与首钢集团开展5次高层对接,研究解决57项重点难点问题。石景山区与门头沟区开展常态化对接合作,就产业发展协同联动、公共交通互联互通、生态环境联防联控、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方面深入沟通,进一步谋求合作的契合点和着力点。

2023年,京西地区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五子”联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产业升级和人口资源环境,深入落实京西行动计划,接续编制实施2023年度重点任务、重大项目、重要活动“三个清单”,释放区域转型发展新动能,加快打造“一起向未来”的城市复兴新地标,高质量建设首都西大门。

一是更加突出产业转型。开工建设首钢怡和合作项目、华夏银行西部研发中心、王平煤矿主题休闲度假区等重大功能性项目,打造首钢科幻产业集聚区和“一线四矿”文旅康养休闲区,努力汇聚更多优质资源。推进中关村石景山园和门头沟园运行体制机制改革,细分产业发展方向,做精做优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特色产业集群,促进京西示范区产业高端化、特色化发展。

二是更加突出活动带动。继续承办好服贸会、科幻大会等重大活动,举办好第二届京西地区发展论坛,全力打造对外展示和招商引资亮点品牌。深化新首钢工业遗存和冬奥遗产可持续利用,利用首钢滑雪大跳台、“四块冰”等冬奥设施承办一批大型赛事和活动,引入策划一批“首店”“首发”“首秀”等品牌时尚活动,进一步激发区域活力。

三是更加突出项目引领。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短板,国道109新线高速、十一学校石景山学校完工投用,加快推进阜外医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等工程建设,增强优质教育供给,提升全民健康水平。继续开展石景山区、门头沟区老旧小区综合整治以及棚户区改造项目,加强治理类街镇整治提升,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建设,不断改善人居环境。

四是更加突出政策机制创新。加强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开发银行等部门沟通对接,积极争取采煤沉陷区、独立工矿区政策,以及政府专项债、中央预算内资金、公募REITs试点、开发性金融等资金支持。加快“一线四矿”规划审批,创新政策支持。强化京西“一盘棋”,健全市区、两区、区企常态化沟通对接机制,强化在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等领域的联动互补、协作发展。

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北京发改政务掌上办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运河东大街55号院

电话:010-55590088

邮编:101160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
北京发改政务掌上办
主办: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办: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网站标识码:1100000011京ICP备05084924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