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6 来源: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北京市发改委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扣“七有”要求和市民“五性”需求,积极推动民生领域重点工作,不断提升本市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
社会公共服务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印发本市基本公共服务实施标准。落实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提出“七有”以及优军服务保障和文体服务保障等9大领域、22个方面、89项服务内容,首次明确政府兜底的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和保障标准,为政府履行职责和公民享有相应权利提供了依据。
“一老一小”政策体系持续完善。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施方案。建立2022年度工作台账,细化责任分工,统筹推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115条具体工作。推荐朝阳、石景山区申报并获评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着力推动解决为老服务困境难题。印发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2022年工作台账,持续推进老年人智能技术教育等28项任务。推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编制本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推荐东城区申报并获批首批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统筹推动各区制定“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组织16个区和经开区编制“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强化各区落实“一老一小”工作的主体责任。
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着力提升
教育资源布局持续优化。重点支持三城一区、临空经济区等地区建设17所优质学校。清华附中昌平学校、一零一中学怀柔校区(扩建工程)建成投用,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加快建设。着力补充回天、城南、生态涵养区老城区等人口密集区域教育设施短板。昌平区和谐家园东侧规划小学建成投用,房山区长阳镇起步区2号地九年一贯制学校完工。推进市属高校新校区建设。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昌平校区新增完工校舍15万平方米、第二批约1500余名学生入驻,北京工商大学良乡校区AB座教学楼、北京城市学院顺义校区学生宿舍加快建设。
促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优质均衡发展。着力提升市属医院医疗服务能力。世纪坛医院急诊急救综合楼建成投用,朝阳医院东院基本建成,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二期扩建工程、安贞医院通州院区、友谊医院通州院区二期、北京口腔医院迁建工程等项目实现主体结构封顶。优化完善区级医疗服务体系。延庆区中医医院一期、顺义区中医医院迁建工程等建成投用,平谷区妇幼保健院迁建、丰台医院提质改建项目、怀柔医院二期扩建工程等项目加快建设。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启动实施北京地坛医院应急改造提升项目连廊改扩建工程,市疾控中心迁建项目完成土护降施工。印发本市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建设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总体工作、建设条件、配套政策支持、实施保障等,加快推进本市国家医学中心建设。
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稳步推进。积极推进三条文化带建设。城市副中心剧院、图书馆、首博东馆三大文化设施基本完工,将成为城市副中心的文化新标识,路县故城遗址保护展示工程主体结构完工。深入贯彻落实《推进市属文艺院团改革发展方案》。采用原址重建、选址新建、改造提升、整合利用等多种方式解决院团发展空间问题,北京歌舞剧院项目实现开工建设。
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短板加快补齐。高标准完成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任务,做好冬奥遗产后续利用。持续推进体育场馆设施建设,月坛体育场基础设施升级改造二期项目、东单体育中心升级改造项目完工,潞城全民健身中心基本建成,工人体育场改造复建工程项目主体基本完工。
首都安全保障能力持续增强。持续改善基层政法设施条件。八达岭人民法庭、大华山派出所建成,市公安局昌平分局业务用房、平谷区夏各庄派出所、通州区宋庄法庭等一批基层公安和人民法庭项目开工建设。不断提升应急保障能力。朝阳北工大消防站建成,朝阳区消防指挥中心和百子湾特勤站、东城区前门鲜鱼口消防站、大兴区消防训练基地等项目加快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