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2-22 来源: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发展改革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部署要求,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深入了解群众需求,集中解决突出问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一、工作成效
委党组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聚焦“七有”要求和“五性”需求,坚持首善标准,与“一个开局、两件大事、三项任务”相结合,抓好推动落实。截至目前, 25项清单任务已全部完成。
(一)结合中心工作,建立实事清单
委党组聚焦全市明确的“5+1”重点任务,制定并印发我委《关于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工作方案》,明确了方法步骤、工作要求。以“治理类街乡镇”治理为主抓手,由委领导带队,47个处室单位全覆盖到19个治理类街乡镇开展蹲点调研,摸清问题,建立台账,形成25项重点实事清单。
(二)坚持上下联动,确保实事办实
充分发挥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坚持实事项目月调度、季点评,实时跟踪、督促督办。活动开展以来共组织召开协调推进会8次,向市委指导组汇报5次。深入基层调研检查,将压力层层传导、责任环环压实,真正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各项任务和要求落到实处。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通知》和《关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进一步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通知》,进一步发挥基层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基层困难事、群众烦心事,切实在办实事上取得明显成效。
(三)建立长效机制,促进常态为民
在实践活动推进过程中,加强情况分析研究,总结实践经验,举一反三、以点带面,逐步探索建立了7项制度机制。一是针对二孩时代,形成关于儿童免票有关工作的意见,推动修订公共交通和轨道交通车票使用规则。二是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律师执业机构告知承诺制改革,积极推进本市律师事务所设立分所。三是优化数字经济营商环境,出台优化数字经济重点领域营商环境改革方案。四是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开展新增产业禁限目录新一轮修订。五是为解决专业管线改造过程中出现的缺乏工作统筹、审批流程多、“马路拉链”现象等问题,出台《北京市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市政专业管线改造统筹工作方案(试行)》。六是围绕金融、科技、信息、文化创意、商务和养老家政六大服务业领域,深入梳理市区两级出台相关政策,编制《北京市普惠性产业政策工具应用指南(第三批)》,推动北京服务业形成产业发展新优势。七是针对核心区现存72座燃油锅炉房,环保性能较差、二氧化碳排放较高等问题,印发《关于加大首都功能核心区燃油锅炉清洁改造项目红线外配套工程支持力度的通知》,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优化审批流程,以“首善速度”畅通燃油锅炉清洁化改造落地通道。
二、亮点特色
在实事推进过程中,注重在出成果见实效上下功夫,同时注重发掘典型、举一反三,形成亮点特色、化为生动实践,办成办妥了一批实事好事,深得民心人心。
(一)聚焦老大难问题,加快推动难题破解
面对多年推而不动的京新高速(G7)沙阳路出入口匝道这个重大历史遗留问题,积极拓宽思路,坚持跨区联动、市区联动、府院联动“三个联动”,先后8次召开协调会、5次赴现场实地调研,推动京新高速(G7)沙阳路这个7年未能打通的路口加快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推动加快通车,解决4万余人日常出行,经验做法被《北京日报》头版刊发,北京晚报“北京论语”栏目刊发评论《打通的是堵点,畅通的是人心》。
(二)聚焦高质量发展,探索实现路径创新
针对企业痛点难点堵点,委领导带头到科兴生物制药、小米集团、首钢集团等企业开展调研20余次,坚持用脚步丈量,为企业破解发展难题。积极推进小米昌平二期项目建设,我委联合昌平区成立市区联合专班,市级15个审批部门参与,协调调动相关部门认真研究制定了倒排工期表,明确13项任务105个具体工作节点,形成了全流程闭环管理、精准可行的“路线图”。通过精准调度每一个工期节点,各项任务压茬推进,实现了各部门“手递手”无缝衔接,做到具体事项“不过夜”。最终,这一项目仅用84天时间就完成了征地拆迁、转非安置、手续审批、入市验收等工作,较常规流程约节省227个自然日,创新探索出了“精准服务、高位调度、部门联动、提前预审、并联推进”的“小米模式”,实现“拿地即开工”。
(三)聚焦百姓诉求,创新“接诉即办”机制
梳理“接诉即办”高频诉求清单,就如何用好“接诉即办”主抓手,有效回应相关诉求,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建立长效机制等方面进行了专题研究,提出强化宣传引导、进行政策调整、加强行政监管、优化办事流程等有效措施。面对基层群众反映对自家水费存在疑惑问题,坚持问题导向,主动向前一步,一般诉求区里先行办,疑难问题市里兜底办,具体事项企业先行办,同类问题政企联动办,探索建立“市区”“政企”“接办”沟通协调机制,百姓送锦旗“政策落实办实事,情系百姓解民忧”表达谢意。针对二孩时代,公共交通、部分市场调节价景区存在的1名成人限定携带1名免费儿童的情况,推动行业部门修订公共电汽车和轨道交通车票使用规则,放宽免费儿童人数限制被广泛点赞。
(四)聚焦城市治理,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面对城市治理中的道路积水、停车难、老旧小区改造等问题,按照“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在全市范围内将100个成熟度高、示范性强的项目,纳入北京城市公共空间改造提升示范工程试点项目库,由市固定资产投资支持,其余项目纳入区级项目库,鼓励与社会资本、公益基金等多元社会力量实现改造提升。为解决专业管线改造过程中出现的缺乏工作统筹、审批流程多、“马路拉链”现象等问题,联合相关部门出台了《北京市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市政专业管线改造统筹工作方案(试行)>》,进一步优化各专业管线改造统筹工作流程,下放审批权限,提高审批效率,为老旧小区综合整治专业管线统筹改造走出了一条可行的路子。针对核心区现存72座燃油锅炉房,环保性能较差、二氧化碳排放较高等问题、我委联合相关部门对核心区燃油锅炉房逐一开展现场调研,专题印发通知,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优化审批流程,畅通燃油锅炉清洁化改造落地通道。
(五)聚焦营商环境,推动服务提质增效
瞄准企业和群众“急忧盼”问题,为有效解决企业多头、重复查询获取存储信息存在困难,构建了基于企业自身的定制化“云空间”,减少办事企业信息汇聚难度,为办事企业提供了套餐式、主题式集成服务,推动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组织开展北京市新增产业禁限目录新一轮修订,举办本市与河北廊坊北三县项目推进洽谈会,推动产业升级、政务服务“区域通办”,有效避免企业群众异地办事“两头跑、折返跑”,解决两地企业和群众异地办事难。聚焦数字经济与群众关系密切的重点民生领域,互联网医疗、网络游戏和电子竞技、社区电商,深入分析行业领域现状,探索改革切入点,以点带面推动优化数字经济营商环境,提出41项改革任务,建立与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相适应的监管和服务体系。
下一步,我们要继续聚焦民生领域,突出重点群体,围绕“急难愁盼”问题, 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巩固提升“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果, 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将为群众办实事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轨道,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