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9-20 来源:北京市援青微信公众号
近日,玉树州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首例颈内静脉透析导管置管手术圆满成功。这一突破不仅填补了科室在血管通路建立领域的技术空白,更凝聚着多学科协作的力量与北京援青团队的暖心守护,为高原地区尿毒症患者打通了“生命续航”的新通道。
紧急接诊:危急指标下的高原患者
9月5日上午,血液净化中心代然文毛主任接到一通紧急会诊电话,打破了诊室的平静,也拉开了这场跨科室救援的序幕。急诊大厅内,50多岁的藏族患者蜷缩在长椅上,身旁的家属攥着皱巴巴的化验单,满眼慌乱:“医生,您快看看!他这几天连饭都吃不下,走几步路就喘得厉害……”接过化验单,血肌酐1187μmol/L的数值触目惊心,这已是终末期肾病的危急指标,患者随时可能因高钾血症等危及生命。“透析能不能不做?我们想等肾移植……”家属的疑问,道出了高原肾病患者的普遍困境:经济压力、认知差异与民族信仰带来的顾虑,让他们对透析治疗总是犹豫再三。
多科联动:从沟通到接诊的“暖心接力”
为了打消患者与家属的顾虑,血液净化中心北京援青专家石志华主任用最通俗易懂的言语反复解释病情:“现在最要紧的是保住生命,透析是稳住病情最快的办法,等您身体好转,咱们再商量后续的治疗。”代然主任更是用藏语一遍遍的耐心讲解,富有温度的医患沟通终于换来了家属的信任,他们握着患者的手坚定地说:“我们听医生的!”为了尽快把患者收入院完善透析前检查,代然主任立刻拨通了内三科安国珍主任的电话,“直接送过来吧,我们刚腾出一张床位!”电话那头的回应干脆又温暖。此时虽已过下班时间,当我们护送患者来到病区时,内三的医护团队早已等候着,测生命征、梳理病情、开立医嘱,患者的诊疗全程未受丝毫耽搁。
京玉协作:精准穿刺打通“生命通道”
次日,检查结果进一步明确:患者不仅血肌酐居高不下,还合并严重酸中毒、电解质紊乱与心功能不全,进行静脉置管启动透析治疗并已刻不容缓。然而,血液净化中心暂未配备床旁B超机,为最大程度降低穿刺风险、确保置管手术精准度,石主任立即联系北京援青专家、儿科PICU方伯梁主任。“放心,我这有床旁B超,马上推过去!”电话挂断不久,方主任便推着B超机匆匆赶来。超声探头在患者颈部缓慢移动,清晰的血管影像出现在屏幕上,为穿刺手术精准“导航”。随后两位援青专家默契配合,消毒、铺巾、局部麻醉、精准穿刺……每一步都严谨细致。当透析导管顺利置入,鲜红的血液顺着导管平缓流动,透析治疗正式启动的那一刻,我们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守护续航:一周治疗换来患者新生
接下来的一周,血液净化中心与内三病区化身为最亲密的“战友”:内三病区医护实时反馈患者的饮食、血压变化,准时用轮椅护送患者到透析室治疗;血液净化中心石主任带领团队每日查房后精准调整治疗方案。在双方的密切配合下,患者的病情逐渐好转:食欲慢慢恢复,走路不再气喘,血压也日趋平稳。出院那天,患者紧紧拉着医护人员的手,反复用藏语说着“尕珍切(谢谢)”,眼中满是信任与感激,再也不见初诊时的慌乱与无助。
技术突破:京玉协作守护高原健康
此次颈内静脉透析导管置管手术的成功,不仅标志着玉树州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在血管通路建立技术上迈出关键一步,更彰显了京玉医疗协作的强大合力。未来,玉树州人民医院将继续依托北京援青团队的优质医疗资源,不断提升专科诊疗水平,深化多科室联动机制,为高原地区更多肾病患者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医疗服务,用精湛技术与人文温度,持续守护高原百姓的生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