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7-03 来源:北京市援青微信公众号
6月,来到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站在当代山顶俯瞰整个玉树市区,白墙红檐的藏式新居与笔直宽阔的街道交相辉映,阳光洒在每一寸土地上,映照着这座城市浴火重生的十五年。只有双脚真正踏在这片高原之上,才能真切感触到这里的“北京温度”。
2010年,北京与玉树结成对口支援的“兄弟”以来,首都的深情厚谊跨越千山万水,为雪域高原注入了振兴发展的蓬勃力量。这份跨越地域的帮扶,不仅是国家战略的生动实践,更是一份心手相连的温暖承诺。
来到玉树市人民医院的远程会诊中心内,映入眼帘的是三块大屏幕,然后是专业的配套设施和智能的操作系统,这些“硬实力”在每一次会诊时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玉树市人民医院院长敖日格勒说:“在北京援青‘组团式’医疗帮扶的助力下,我们玉树市人民医院对接北京市密云区医院和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开通了远程会诊业务体系。以前遇到复杂病例,患者要颠簸十几个小时转院,现在通过这套系统,北京的专家就能实时指导。”
十五年的时间,北京累计选派数百名医疗骨干驻点帮扶,不仅带来了价值超千万元的先进设备,更手把手培养出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当我看到牧民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资源时,忽然明白,这就是玉树的“北京温度”。
夜幕降临,格萨尔广场的音乐喷泉随歌声起舞,身着藏袍的老人与穿着运动服的少年并肩走过。十五年援建,北京在玉树留下的不仅是鳞次栉比的房屋、功能齐全的医院和书声琅琅的校园,更是镌刻在高原儿女心中的深情厚谊。
在北京市支援合作工作领导小组青海玉树指挥部的墙上,挂着一面锦旗,上面写着“京玉同心,情满三江”。这八个字,是十五年援青路的最好诠释。当北京的朝阳与玉树的雪山同辉,我们看到的,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高原深处的生动实践,是共同富裕道路上的坚实足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