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发展改革专栏 > 支援合作 > 支援合作地区 > 援青 > 相关工作
让牦牛驮起富民希望

日期:2022-08-19 来源:北京日报

  玉树牦牛养殖从良种繁育、生态养殖、短期舍饲、屠宰加工到市场销售全产业链开始完善升级。

1.jpg

  袁浩宗(左一)同牧民交流。

  “今天是我们合作社牦牛出栏的好日子,大家都非常激动。销路打开了,牧民致富增收更有盼头了。”今年7月5日,玉树牦牛进北京出栏签售活动暨玉树首农称多歇武牦牛养殖联营基地挂牌仪式举行,称多县歇武镇昂巴拉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执行董事长布德难掩喜悦。

  活动当天,基地100头牦牛分批运往北京,正式开启玉树州牦牛进京之路。

  世界牦牛看青海,青海牦牛看玉树。玉树有3亿亩高寒无污染的天然草原,其中可利用草原1.7亿亩,牦牛存栏近160万头,约占全球牦牛总量的十分之一。

  “跳出高原看牦牛”。第四批北京青海玉树指挥部党委书记、指挥袁浩宗对玉树牦牛产业的发展有着自己的思考。在他看来,玉树农牧业最大的潜力和优势就是牦牛产业,它足以成为玉树州的主导产业、民生产业和命脉产业。

  “我们能看到牦牛的‘骨架’。”对于牦牛价值的理解,袁浩宗有着庖丁一般的精准——牦牛骨胶原制品和用牦牛毛制作服装,都是下一步玉树牦牛产业发展的方向。

  在空气稀薄、高寒缺氧的艰苦环境下,袁浩宗带领团队,历经3个多月、100多次调研,为玉树牦牛产业发展谋划了蓝图,还制订了三年行动计划。他们创建玉树牦牛区域公用品牌;在称多县开展生态畜牧业转型试点,实施三江源称多牦牛生态养殖示范综合体建设项目;建设集天然草场、现代牧场、手工坊、文化展厅、旅游景点等于一体的牦牛生态养殖示范综合体。

  牧民们的牦牛养殖发生了变化。

  草原上“三年一小灾,五年一大灾,年年有雪灾”,牧民们以前每天起早贪黑放牧,可牦牛带来的年收入不过一千多元,赶上雪灾,日子真没法过。

  “现在不担心了,我们有合作社了。”牧民拉加说着,用鞭子一指满山遍野的牦牛,“这都是我们村各家的,人多力量大。”

  “刚成立的时候,合作社一年的分红是36万元,去年达到了50多万元,村民年收入5000元,已经脱贫摘帽了。”十一村党支部书记久美旦周很是骄傲。

  为引导玉树牦牛走优质优价、有机高端品牌之路,2018年玉树州人民政府和北京首农食品集团分别投资500万元,成立青海首农玉树供应链发展有限公司。“小灶”支起统筹资源的“大锅”,玉树牦牛养殖从良种繁育、生态养殖、短期舍饲、屠宰加工到市场销售全产业链开始完善升级。

  今年7月20日,中国肉类协会授予青海省玉树州“中国牦牛之都”称号。“玉树牦牛”已成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牦牛走下了高原。袁浩宗对玉树牦牛产业的构想,正一步步变成现实。

  本版照片均为本报记者甘南摄(本报记者 代丽丽)


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北京发改政务掌上办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运河东大街55号院

电话:010-55590088

邮编:101160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
北京发改政务掌上办
主办: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办: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网站标识码:1100000011京ICP备05084924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