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11-06 来源:北京市援疆微信公众号
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为援疆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洛浦县工作队(以下简称“工作队”)深刻领悟、躬身践行“国之大者”的丰富内涵与实践要求,以首善标准、实干作风与深厚情怀,在洛浦大地上,于队伍建设、产业赋能、文化润疆、民族交融、纪律保障等多个维度协同发力,探索出一条系统集成的“五维并举”援疆新路径,为推进对口支援工作行稳致远、服务国家战略提供了宝贵的基层实践样本。
一、山海奔赴、以情铸魂,筑牢援疆事业的情感与组织根基
工作队视援疆为崇高政治使命,将他乡作故乡,进疆后迅速克服诸多困难,全身心投入工作。他们深知,真挚的情感认同是跨越山海、凝聚人心的桥梁。通过“结对认亲”、共建共治、智力支援等具体行动,融入基层,与当地干部群众结下了深厚情谊,凝聚起“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一是锤炼援疆“铁军”。强化党建引领,严格执行临时党支部各项制度,建立周例会学习暨重点工作调度机制,累计召开例会百余次,持续锤炼干部党性修养,激发干事创业热情,筑牢“国之大者”的思想与行动自觉。二是提升项目质效。与受援地党委、政府紧密协作,形成高效工作格局。创新建立援疆项目联席会议制度和“四级督导工作机制”(包联干部日常督导、发改委协调督导、工作队约谈督导、纪检监察部门协同督导),将项目推进纳入考核,强化跟踪问效,确保每一个援疆项目都成为精品工程、民心工程。三是强化“传帮带”。累计投入援疆资金1.4458亿元,实施干部人才交流合作项目24个。通过师带徒、成立名医工作室、下乡义诊、送教上门、双向培训等形式,为洛浦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教育、医疗专业化人才队伍,累计交流培训1万余人次,有效激活了当地人才发展的内生动力。四是倾力改善民生。“十四五”期间,累计实施民生项目31个,投入援疆资金高达8.9118亿元。在医疗援疆方面,支持县人民医院购置先进医疗设备96台,通过“组团式”帮扶,县域就诊率提升至91%;累计完成6600余对婚前检查、4800余例孕产妇检查。在支持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建设方面,改扩建农村供水管网112公里,解决28个村3.8万人安全饮水问题;改造养老服务中心4个、补助养老助餐点10个;助力18名残疾儿童完成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为130余名残疾儿童发放辅助器具;新建基层组织阵地35个;购置垃圾清运车22辆、消防车8辆;支持建设16处公交站台及人行天桥;建成1.53万平方米县农贸市场。在教育文化援疆方面,新建4.6万平方米现代化初级中学和7.3万平方米高级技工学校各一所;新建图书馆、党校;为4370名内地就读洛浦籍大学生和3000余名公益岗位人员发放补助;保障56名专业文艺工作者补助,支持年均开展文化惠民演出160场次以上。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显著提升了洛浦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昆仑山下、以文化人,深耕文化润疆的沃土
工作队深刻把握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着力实施文化润疆工作,以文化人,润物无声,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十四五”期间,累计实施文化项目49个,投入援疆资金2.8567亿元。一是“国风校服”沁润人心。创新实施“国风校服”项目,以服饰为载体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和田地区推广六大系列109款校服,通过补贴和捐赠覆盖20余万套,并免费向全疆共享知识产权,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穿在身上、行走在校园间,于细微处增进各族青少年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二是文化阵地赋能生活。成立新疆“月亮屋”书屋,新建现代化图书馆并配备16万余册优质图书,成为洛浦文化新地标。依托人才公寓开设“桃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小课堂”等,提升群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三是多彩活动凝聚人心。支持县文工团和乡村文艺队年均演出数百场,将党的声音、优秀文化送到百姓家门口。连续3年邀请黄梅戏、豫剧、京剧、昆曲等名家院团来洛浦交流,常态化开展“戏曲进校园、进场馆”活动。支持举办春晚、群众“村晚”、丰收节、采摘节及“三大球”赛事等,全年活动不断,引领健康文明新风尚。四是特色品牌培育新人。每年举办红歌大赛、传统舞蹈大赛、合唱大赛、广场舞大赛、民间艺人大赛等系列赛事,营造“人人参与文化、人人享受文化”的浓厚氛围。

三、桃花乡人、以产富民,激活内生发展的强劲动能
立足洛浦资源禀赋,工作队精准施策,推动产业援疆从“输血”向“造血”“活血”转变,有效激发了县域经济内生发展动力。一是夯实“硬件”基础。投入援疆资金1.82亿元,改造北京工业园区标准化厂房8.14万平方米,建设昆冈工业园区科创中心、消防站、智慧调度中心,修建道路,完善基础设施,成功吸引273家企业入驻,创造就业岗位5750余个。二是强化“软件”赋能。投入产业发展扶持资金1.47亿元,通过厂房建设补贴、设备购置与运输补贴、稳岗补贴等方式,惠及17家企业、1.2万余名员工,1.6万台设备获补贴。组织34家农副产品企业参加疆内外展销46场,开展电商培训覆盖2500余人次,支持前置仓建设,全方位助推产业升级与就业扩容。三是打造特色品牌。聚焦“平洛大桃”,引入北京平谷区技术、管理和品牌资源,推动种植标准化、品牌化,带动20户农牧民稳定增收。四是畅通双向通道。推动开通京疆亚货运班列,以援疆资金补贴助力其市场化、常态化运行,打通“疆货东进、京货西行”的双向经济走廊,积极服务国内大循环。五是促进文旅融合。投入援疆资金8280余万元,打造“水墨洛浦·昆仑玉湖”农文旅综合体、洛滨胡杨林等项目,融入红色文化、昆仑文化元素,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带动周边农牧民分享旅游发展红利。

四、华夏一家、以交润心,绘就民族交融的生动图景
工作队定位为民族团结的促进者与践行者,探索出“以党建为统领、以铸牢为主线、以阵地为依托、以活动为载体、以沁润为目的”的交往交流交融(“三交”)工作法,打造“昆仑山下桃花屋”品牌阵地。一是深化互学互鉴。组织洛浦县乡村振兴致富带头人、骨干及各界模范代表赴北京等援疆省市考察培训,开阔视野,提升能力。二是推进融情交流。组织10户40人次“最美家庭”代表赴京开展“结亲走亲”;深化“青少年手拉手心连心”项目,累计组织950名优秀师生赴北京等地结对交流,并组织3.42万名师生开展“润土计划”本地研学;邀请北京市110名师生来洛浦回访,在亲身体验与互动中播撒民族团结的种子。三是深耕润心沃土。充分发挥人才公寓等阵地作用,确保周周有活动,通过趣味运动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课堂、书画摄影展、主题展览、共同观影、爱心捐赠等丰富多彩的形式,促进各族群众面对面交往、心贴心交流,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
五、玉河之畔、以纪立身,锻造作风过硬的援疆铁军
在玉龙喀什河畔,工作队始终将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确保队伍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一是让纪律成为思想“催化剂”。通过深入开展“纪法教育月”、撰写廉洁家书、支部书记讲廉政党课、交流研讨等活动,使纪律规矩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促进干部人才在援疆历程中实现思想蜕变与精神升华。二是让纪律成为工作“稳定剂”。严格执行“十条禁令”“因私外出五必知”等规定,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强化日常监督与自查,抓早抓小,防微杜渐,确保队伍清正廉洁。三是让纪律成为团队“粘合剂”。经常性开展警示教育、谈心谈话,逢会必讲纪律,强化自我约束。严明的纪律锻造了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纪律严、讲团结的援疆铁军,为各项任务圆满完成提供了坚强保障。
工作队的援疆基层实践充分证明,新时代援疆工作根本在于胸怀“国之大者”的政治站位,核心在于首善标准下的实干担当,关键在于作风过硬的队伍建设,保障在于始终如一的纪律严明。北京援疆以“洛浦实践”为生动缩影,不仅为和田大地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能,更探索出一条以高标准对口支援服务国家战略的有效路径,为后续援疆工作树立了标杆、点亮了灯塔。新征程上,北京援疆必将持续深化实践成果,以更高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为推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