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8-18 来源:北京市援疆微信公众号
近日,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教育厅组织评选的教育人才“组团式”援疆工作典型案例公布。本次评选活动共公开征集教育人才“组团式”援疆工作典型案例104个。经专家组评审,共评选出最佳案例15个、优秀案例15个,其中由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报送的《“基地园提升行动”力促墨玉幼教提质增效—北京市教育援疆团队多方协同构建墨玉县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范式案例》从申报的案例中脱颖而出,被评为最佳案例。
自第十一批援疆干部人才入疆以来,在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由首都师范大学援疆教师张首文牵头,联合北京援疆教师幼儿园团队,坚持问题导向,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基地园项目+援疆高校+名师工作室+N”多方协同构建支援墨玉学前教育新范式,以“墨玉六所基地园”为核心,通过创新“PUT+N”(基地园项目+高校+名师工作室+多元力量)协同模式、“精准滴灌式”赋能、保教提质与文化润疆双融合等多轮驱动,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厚植“五个认同”,实现“保教提质”与“文化润疆”双效统一,形成“援疆高校赋能+名师引领+园所实践”的闭环支持体系,以机制创新打通资源壁垒,以受援方主动参与激活内生动力,最终构建“协同赋能、共享共建、动态评估”的墨玉县幼儿园保教高质量发展新范式。
一、构建“精准赋能 双向嵌入”的项目式协作模式
首都师范大学援疆教师张首文带领学前教育援疆教师团队,多次深入墨玉县教育局以及三十余所城乡幼儿园一线,通过座谈、观摩、访谈等方式,聚焦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不高、游戏化教学能力薄弱、职后培训碎片化三大痛点。以“基地园项目”为依托,构建“双向嵌入”的协同治理结构,破解“援建资源悬浮”难题,与受援地共诊问题短板,确保支援与需求精准匹配,形成“援方精准供给——受方主动承接”的闭环。明确“儿童主体”“游戏基本活动”“环境育人”“优秀传统文化浸润”等发展方向,形成《墨玉县学前教育保教质量提升方案》。
二、创新“双轨赋能 造血为本”的培训体系
一是探索“输血+造血”双轨并行,赋能当地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内化与自主发展。按照“有理论、有实践、有主张;能落地、能培训、能教研”的要求组建多层次专家团队,分工协作,形成“理论—实践—本土化”融合支持链。创新多类型培训形式。开展专题讲座,内容涵盖游戏环境优化、自主游戏观察与指导、领域教学设计与评价等模块;深入基地园现场诊断,针对游戏环境创设、教学活动设计等提供“一对一”指导;组织县域内48所幼儿园教师赴优质园所观摩半日活动,结合“现场观摩—专家解读—小组研讨”模式,提升实践反思能力。
二是实施多样态环境优化。协调北京后方单位捐赠价值二十余万元户外体育器材,补充游戏材料;向幼儿园捐赠价值四万元的专业书籍与绘本故事,强化理论支撑,丰富活动资源。指导幼儿园因地制宜改造户外游戏场地,如利用地域资源设计沙水区、种植区,实施“一园一方案”环境优化方案(如沙水区、挑战区、骑行区等),推动环境从“装饰性”向“教育性”转型。
三是创新赋能“造血”。探索 “一主线、两统一、三融合、四联动”培训模式。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指导幼儿园开发《优秀传统节日绘本》《国通语儿歌游戏》等课程资源,实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专业能力”双提升,促进理论、实践、成果三融合,强化政府统筹、高校引领、名师协同、园所实践四驱联动,探索“嵌合式”协作,破解“援建资源悬浮”难题。
三、建立“纵横贯通 动态闭环”的教研生态
一是强化纵向穿透,构建“县域基地园协同发展共同体”。协调6所基地园与薄弱园、农村园签订帮扶协议,通过“送教下乡”“联合教研”共享经验。针对乡村园沙水区缺失问题,指导用废旧水缸、PVC管建成简易玩水区。建立“县级(全体)—园级(骨干)—年级(班主任)”教研链,形成教研常态机制。
二是推动横向融通,跨区域“引入资源”。建立京墨联动。协调北京市大兴第一中学附属幼儿园、北京海淀恩济里幼儿园、北京海淀恩济里体大幼儿园等多个北京优质幼儿园与墨玉多所幼儿园建立“云教研”平台,开展线上教研、案例分享。
三是深化跨县域协同。协调和田市天天幼儿园、伊里其乡幼儿园、新疆和田学院晨星幼儿园等幼儿园建立定期交流协同模式,进行观摩交流、研讨活动。拓展课程资源。引入“幼儿足球游戏课程”,结合墨玉幼儿园地域资源特色改编为“沙漠足球”,在多所幼儿园推广,指导举办墨玉县第一届幼儿足球比赛,全县幼儿园积极踊跃参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四是激活教育生态,共建教研共同体。建构高校引领、名师工作室协同、幼儿园实践的三级教研共同体。北京教育援疆团队带领幼儿园共同研发课程资源,再到幼儿园自主研发教研课程,最终实现幼儿园老师教研水平的自主提升。以自治区“天山英才”名师工作室为纽带,协同和田地区各优质资源,组织专题研讨7场,和田地区40余所幼儿园300余名教师参与,推动教研从原来的“形式化教研”真正走向问题解决“真教研”。
借助“组团式”教育援疆团队力量,六所基地园已经成为墨玉县城、乡镇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园,并带动辐射全县园所可持续发展,区域联合教研机制已经形成,激活了学前教育新生态。在项目的带动下,60余名骨干进入“骨干教师培训计划”,1名园长成为和田地区名园长,4名骨干教师成为墨玉县首批学前阶段名师工作室主持人,2名老师成功获批自治区家庭教育课题,3位教师成功获批自治区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下一步,北京教育援疆将继续总结“组团式”教育援疆经验,探索教育援疆新模式、新范式,不断推动教育帮扶精准赋能、提质增效,实现由单向供给向双向协同、由教学质量提升向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转变,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受援地教育发展内生动力贡献北京教育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