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8-04 来源:北京市援疆微信公众号
第十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强调,加快推进新疆新型城镇化建设,北京建工集团践行“真情援疆、首善标准”,累计打造50余项精品工程,总建筑面积逾百万平方米,书写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首都国企援疆故事。即将启幕的北京-新疆经济合作洽谈活动,将成为北京建工展示北京援疆成果、深化京疆协作的新平台,让“建工智慧、建工方案、建工力量”助力大美新疆的无限可能。
匠心造城:从“荒滩”到“家园”
“以前这里只有风沙声,现在有了歌声、读书声,这就是我们的新家园。”这是和田地区老百姓的普遍心声。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工程是最好的答卷。北京建工始终将“为民造城”理念深植援疆实践,以精品工程架起京和连心桥。
新疆和田市北京西路上,总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的和田地区人民医院西院区,已经成为当地各族人民群众心中最高医疗标准的“生命方舟”,项目集门诊、医技、办公及住院部于一体,建成至今已成为南疆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的三级甲等医院。在施工中,北京建工项目团队将精益求精的首善标准和工匠精神带到南疆,工程获得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这也是这项中国工程建筑行业最高质量奖首次落地南疆地区。
和田文化中心、和田县北京高级中学、和田影剧院、和田体育馆、皮山棚户区改造住房……一项项开创当地“首个”“第一”的援疆工程拔地而起,由南疆向全疆,米东的垃圾处理场、克拉玛依的输水管线和高架道路、乌鲁木齐的外环快速路扩容、塔城的城市基础设施综合服务……北京建工承建的援疆项目涵盖民生保障、公共服务、产业升级等多个领域,有力推动当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跨越式提升。
智慧赋能:从“输血”到“造血”
墨玉县北京工业园纺织园,这座由北京建工援建,获评援疆项目质量标杆的标准化厂房运输车辆交织不断。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北京建工的钢铁足迹正唤醒千年丝路的工业基因。从沙海荒漠到智能车间,这里曾是“沙进人退”的荒漠边缘,如今矗立着南疆首个全产业链纺织基地。北京的援建,让偏居一隅的传统手工业完成了向智能制造的蝶变。
“建一座工程,带一支队伍”,北京建工致力将更高标准的施工技艺留在当地,为和田培育“带不走的建筑铁军”。援疆一线,北京建工组建由资深技术骨干组成的“导师团”,手把手教授维吾尔族务工人员抹灰、刮腻子、喷涂料等技能,1400余名当地群众从普通工人成长为技术工人,工资收入显著提升。如今,这些掌握专业技能的当地工人已成为和田建设的重要力量,实现了“工程竣工”与“人才留下”的双重成效。
党建凝心:从“援建”到“共生”
“援疆路,党建红”。北京建工始终以党建为引领,将支部建在项目上、把党旗插在工地上,以红色引擎助力首都援疆事业行稳致远。
从以党建促施工标准提升、促绿色文明施工、促劳务管理优化、促成本管控增效、促生活保障落地,到通过创建“党员先锋岗”,党员带头攻坚抢工期、严抓质量保安全,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大漠风沙的磨砺中日益坚韧,为援疆事业久久为功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京疆协作,不单纯是北京建工首善标准在新疆的落地,更是京疆两地双向奔赴、双向赋能、双向发展的生动实践。依托新疆自治区和兵团广阔的发展空间、良好的营商环境、优厚的政策支持,北京建工的京外工程管理能力、京外项目运行能力、京外市场拓展能力得以进一步提升,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驱动力。连续扎根新疆16年,新疆独特的自然环境为北京建工积累了丰富的沙漠施工、特殊地质条件下施工经验,助力北京建工攻克了高原冻土施工技术、新型抗震材料等一系列创新技术,北京建工的行业影响力得到稳步提升。
为深化北京与新疆两地产业和经贸合作,推动北京在科技、人才、金融、文化领域的优势与新疆的资源、区位、应用场景优势深度融合,实现“双向奔赴、双向赋能、双向发展”,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将于8月12日举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产业援疆集中推介活动。期间,推介会“北京-新疆经济合作洽谈活动”将通过集中展示北京优势科技成果、京疆产业合作成效及新疆产业集群优势,搭建多层次、多维度的交流合作平台,达成一批京疆企业产业合作项目,助力京疆两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作为最早参与援疆的首都建筑企业代表,北京建工将以此为契机,依托新疆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充分发挥全产业链“造城”综合实力,继续深化与新疆各方深度合作,在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更新、产业园区开发等领域打造示范工程,以“首善标准”服务新时代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通过“首都经验+边疆特色”的创新发展模式,为新疆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谱写京疆合作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