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7-22 来源:北京市援疆微信公众号
2025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也是北京援建新疆和田29周年。7月13日至18日,由北京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指导,北京市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中心联合共青团和田地区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籽籽同心中华行”2025年北京各族青少年(和田)交流活动成功举办。来自海淀区、昌平区三所学校的40余名各族师生跨越千里、奔赴和田,开展了参观学习、文化探索、融情交流和思政课堂等活动。
期间,学生们参观了和田地区多个纪念馆和博物馆,深入了解和田地区的悠久历史和风土人情,亲身体验和田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传统手工艺,与当地青少年开展交流互动,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与尊重,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活动中的思政课堂使学生们进一步了解了党中央的治疆方略和北京市对口援疆的工作历程及丰硕成果。各族青少年厚植了家国情怀,增强了“五个认同”,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沉浸体验,感悟文化交融深厚底蕴
交流团在和田开启了一场丰富的文化探索之旅,参观底蕴深厚的和田博物馆,系统了解了和田地区的历史脉络;深入吉亚乡艾德莱斯丝绸制作坊和纳克西湾地毯厂,亲手触摸非遗技艺的温度;走进墨玉县桑皮纸文化产业园,领略古老造纸术的智慧传承;漫步于约特干故城、和田团城和墨玉老城,沉浸式体验当地独特的民俗风情和人文魅力;亲身体验制作烤包子、烤馕、拉面等美食,着实让青少年在烟火气中感受到了和田的生机与活力。中国农业大学附属中学的胡鹤龄表示,“墨玉的桑皮纸作坊里,桑树皮在水里慢慢舒展,变成能存百年的纸张,老手艺并未在时光里褪色,反而越发有力量。和田之行让我感受到,民族团结的故事从不在标语里,而是在文物的纹路里,在匠人的掌纹里,在各族朋友相视一笑的眼神里。”
思政铸魂,赓续爱国戍边精神血脉
这次交流活动将思政教育融入行程,打造了一堂堂生动鲜活的“行走思政课”。学生们在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认真聆听北京援疆历程,深入了解援疆工作的使命与担当;参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馆,深刻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和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的一部分;探访兵团第十四师昆玉市47团、重走沙海老兵路,沙海老兵“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忠诚与坚守,在青少年心中矗立起一座保卫边疆的精神丰碑;赴问勇路开展红色教育,缅怀戍边英雄、传承英烈精神,让红色基因永驻心间;参观王蔚同志纪念馆、观看电影《五十八座半》,了解学习王蔚同志将一生奉献给新疆水利建设的故事,将榜样力量内化于心;前往和田县防沙治沙站亲身参与防沙治沙实践活动,深刻体会到生态治理的艰辛与京和携手建设美丽家园的意义……贯穿全程、形式多样的思政教育,如春风化雨,将爱我中华的种子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念,深深根植于青少年的心田。
互动融情,浇灌民族团结常青之树
活动期间,京和两地青少年开展了一系列交流互动。同学们走进和田市第五中学,参与2025“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球星进校园活动,与200名和田青少年共聚一堂,聆听篮球明星讲述奋斗故事,在组队训练及同心垫球、篮球接力等互动游戏中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与信任,加深了友谊;赴墨玉县文工团交流学习,与当地演员载歌载舞,热情互动;深入洛浦县文化馆、体育馆,开展文化、体育交流活动;特别安排的家访活动,让北京青少年走进和田在京求学的学生家庭,围坐炕头,品尝瓜果,分享见闻,真挚的情谊在欢声笑语中流淌。“墨玉县文工团的排练厅里,我们跟着哥哥姐姐学跳民族舞蹈,旋转间,绚丽的民族服饰交织成一道道彩虹,这就是民族团结最生动的实践。”昌平区第二中学的贾颜希分享道。六天的和田之行,让来自首都的各族青少年深刻感受到祖国边疆的壮美、民俗文化的多彩、京和携手的交融。一粒粒象征着团结的“石榴籽”,在共同的学习、体验和感悟中紧紧相拥,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深植心田,必将绽放出更加绚丽的民族团结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