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5-14 来源:北京市援疆微信公众号
2025年是北京援建新疆和田29周年。从京华大地到丝路名城,北京、和田虽相隔千里,却始终情满山水、血脉相连。“‘丝路名城’一直令我们神往,产业发展生机蓬勃,文旅资源十分丰富,时节景观秀美如画,此行一定认真学习观察”,4月29日晚,和田昆冈机场大厅排满了来自北京各高校的青年学子,怀着期待相互交流。
4月29日至5月6日,团北京市委和团和田地委组织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11所高校50余名青年学子用脚步丈量青春和田,在“行走的大思政课”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京津皖新四地青年学子共同出演“青春聚和・燃动玉都”首届京津皖新大学生五四联欢会。
红色印记薪火传
铭刻流淌在血脉中的精神密码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要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红色是青春的亮丽底色。让青年学子用脚步完成一场与青春亮丽底色的“深度对话”,是“行走的大思政课”的价值旨归。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成为青年发自内心的最强音
沿途红旗状的路牌肃穆而立,英雄事迹与剪影相互交织。纵横在和田县经济新区人武部门前的“问勇路”是一条以祖国的英雄以及英雄母亲的事迹命名的道路,承载着千秋凛然的英雄精神和民族记忆。
“6·15中印加勒万河谷边境冲突斗争中牺牲的陈祥榕等四位卫国戍边烈士的事迹和精神是激励我们青年一代爱国奋斗、许党报国的强大力量”,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科生赵镛馨在“问勇路”旁瞻仰英雄事迹时深切地说道,“‘问勇路’不仅是烈士生命的延续,更承载了和田各族群众缅怀英烈的真挚感情”。沿着“问勇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用实际行动赓续英雄精神,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是首都青年学子的坚定意志和共同信念。
感悟爱党爱国情怀的历久弥新
库尔班·吐鲁木“骑上毛驴上北京,去见领袖毛主席”的故事近七十年来被传为佳话。首都青年学子来到了库尔班·吐鲁木纪念馆这一曾经在课本里故事的发生地,感怀库尔班大叔对党的深厚感情和对新生活的美好憧憬,无不被其执着与坚韧的精神深深感染。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本科生胡馨月详细观看每一段文字记录和影像资料,“这些文字、图片、视频和实物真实反映了新疆人民身在西北方、心向党中央的真情实感”。温情的故事中内涵的信仰力量令胡馨月倍感震撼。她认为这种信仰的力量归根结底来源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疆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在追求美好生活的道路上,我们党决不让边疆民族地区群众掉队”。
共同纪念永远的沙海老兵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和田纪念馆,首都青年学子共同回顾人民子弟兵横穿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进军和田的人间奇迹,以及他们克服恶劣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建设和田的丰功伟绩。“在这里,我的眼前似乎浮现起我们进军和田的部队雄赳赳、气昂昂的姿态,绵延不见头尾”,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前教育学院专科生王一然驻足在纪念碑前说道。沙海老兵“扎根边疆、屯垦戍边”的精神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誓言,是激励新时代有志青年奉献青春、建功边疆的旗帜。
高质量发展满目新
感知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生动实践
和田之美,美在勃勃生机和欣欣向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疆面临新机遇,要有新作为”。首都青年学子在山水林间、文化展馆、乡村一线深入感知和田各族群众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把握和田高质量发展的脉动。
今天的和田,正奋力书写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立体画卷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和基础。在藏桂乡瓜蒌基地,因地制宜的现实形态充分彰显,和田特色产业与先进管理经营模式深度融合。“这个乡村振兴基地带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让我看到了新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祁赞朋表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体现了我们学以致用的具体指向”。
“我们看到传统村落借助良好的生态和地理优势,焕发新的生机。他们充分挖掘生态资源和文旅资源,发展生态旅游,助推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增收致富”,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孙琪说道。首都青年学子走进托格日尕孜乡、藏桂乡等看展板、听讲解,用眼观察、用心感受乡村振兴内涵的文化自觉、生态伦理和社会治理的深刻变革。
“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超越千里时空
走进和田地区博物馆和铸牢宣传教育馆,首都青年学子深入了解和田的发展历程、建设成就、未来愿景,在体悟和田各族群众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共同奋斗实践中领略民族团结的生动图景。
各族群众手足相亲、唇齿相依是和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展馆中的一张张文献资料、一件件音影记录都充分说明和田发展取得的历史性的成就和进步,是党领导和田各族群众共同奋斗出来的”,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本科生王可感慨道,“我们看到和田的发展成果又通过合理的配置惠及各族群众。各族群众和谐共生、共同幸福”。
立志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绽放绚丽之花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队员的回信中强调,“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领袖嘱托、西部所需、人民期盼激励着一批批首都青年学子奔赴和田、扎根基层、建功西部。
走出“象牙塔”,走进西部热土
在和田地区,70名北京高校志愿者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在各领域发光发热。
“作为土生土长的西北人,投身西北建设是我矢志不渝的理想”,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本科生、西部计划志愿者钱龙说,“第一次踏上和田这片热土,我看见艾德莱斯绸绚丽飞扬,夜市里美食飘香,处处展现着安居乐业的幸福图景。这更加坚定了我投身西部大开发的决心。我将用实际行动促进各民族文化交融,让青春在西部建设中绽放,为和田高质量发展注入蓬勃力量。”
来到和田,“想去为和田做些什么”在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硕士研究生、西部计划志愿者赖淑娴心中生根发芽。202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春风行动”中,赖淑娴主动请缨,化身“带岗主播”,尝试用直播解决青年最关切的就业问题。“面对数以万计的线上求职者,我们精准捕捉直播留言中的求职需求,对不同岗位逐一详细讲解,直播间浏览量最高达到316.5万余人次”。看到许多青年下决心来到新疆、建设和田,赖淑娴感到无比自豪。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青春之志一脉相承
青春的价值,应该在哪里实现?对这一青春命题,一批批首都青年学子上下求索。
首都师范大学燕都学院本科生、西部计划志愿者王晨晗目前担任墨玉县第二中学八年级历史教师。“我的教学理念是‘教中学,学中教’。我希望通过历史教学,让学生们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从学生们的反馈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王晨晗的支教故事,是无数西部计划志愿者故事的缩影。
“听了王晨晗学姐的分享,我认为在西部边疆发光发热是一件很‘酷’的事”,首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本科生张艺表示,“未来如果有机会,我希望接力投身于西部边疆工作,把很‘酷’的事业继续做下去”。必将有更多首都青年学子选择在西部这片充满机遇与梦想的热土上激扬无悔青春。
此行虽短,然意犹长。此次活动不仅加深了首都青年学子对和田历史文化和发展现状的了解,也为他们未来投身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支撑。未来,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将立足资源禀赋,创新协作方式,深化京新青年交流交往、相知相亲,激励首都青年学子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