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发展改革专栏 > 支援合作 > 支援合作地区 > 援疆 > 相关工作
首批北京学生参加2024年京昆青少年融情交流营活动

日期:2024-08-21 来源:北京市援疆微信公众号

近日,首批北京16名学生来昆研学,与昆玉的学生代表开展融情交流活动,两地学生结下了深厚友谊,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相拥。

北京学生首站前往了四十七团,参观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和田纪念馆。大家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在讲解员的解说下认真观看实物和照片,聆听老兵穿越沙漠进军和田、扎根边疆、建设边疆、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伟大事迹。

“踏入纪念馆的那刻,我仿佛步入了一幅泛黄而深邃的历史画卷。馆内每一件展品都低语着过往的艰苦与辉煌,而其中那件被时光轻抚过的军大衣尤为触动我的心弦,它静静地悬于光影交错之间,如同一位沉默的守护者,见证了无数风沙漫天的日子,我仿佛看到了那位老兵在茫茫沙海中坚毅的身影,感受到那份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厚谊。在这宁静而温馨的时代,我们青年学生一定要努力学习,积极进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让老兵精神永远传承下去。”北京市怀柔区一零一中吴芳琪说。

在老兵精神的洗礼中,北京的学生们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纷纷表示要自觉争当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参加京昆交流营的第一站,我们就有幸参观了沙海老兵纪念馆。老兵们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每一段生动的历史记录,都让我深感震撼。我要将老兵的无私奉献和敢于担当的革命精神带到北京,带给身边的同学,传承给更多的人。并在老兵精神的熏陶下,克服困难,努力学习,为祖国繁荣和人民幸福贡献力量!”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学校陈悦然说。

从四十七团回到昆玉后,两地学生在第十四师昆玉市北京援疆人才公寓开展交流活动。

“北京哪里最好玩?”“昆玉的大枣是不是特别甜?”……两地的学生一见面就打开了话匣子,相互交流,互赠礼物,并留下了彼此的联系方式。

“我结对的北京同学是孙婉婷,她送我两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状元笔’,是比较有特色的两支钢笔,祝我以后能够考上理想的大学。我赠送她艾德莱斯绸做的丝巾留作纪念,我们互相加了微信,相约今后常联系,分享学习资料。我感觉北京来的朋友们视野广阔,创新的思维和出色的表达能力让我深受启发,我会以他们为榜样,努力提升自己。”二二四团中学八年级八班学生陈屹说。

随后,两地学生一同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体验课,深入了解了兵团的历史。

此次活动为期一周,研学路线除了第十四师昆玉市,还前往和田地区,开展爱国主义、民俗文化、非遗体验等研学内容。

“为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北京、昆玉校外教育交流交融活动机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的大力支持下,师市教育局全力推动2024年京昆青少年融情交流营活动。这是一次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旅程,让研学的学生去感受不同的文化,去体验多样的生活。通过研学活动,加深了对彼此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希望这种交流与理解能够持续延伸,并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发扬光大。”带队老师刘宏红说。此次活动让京昆两地学生在互动中增进了友谊,在“润物细无声”中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友谊之花在两地青少年心中绽放。

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北京发改政务掌上办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运河东大街55号院

电话:010-55590088

邮编:101160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
北京发改政务掌上办
主办: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办: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网站标识码:1100000011京ICP备05084924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