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发展改革专栏 > 支援合作 > 支援合作地区 > 援疆 > 相关工作
艾克达:妈妈的语言“小老师”

日期:2024-08-15 来源:北京市援疆微信公众号

“妈妈,这个‘我’字要读三声,不能读成二声。”8月13日,记者沿着成片绿油油的水稻田走进和田县百和镇稻香村。今年13岁的艾克达·阿卜杜哈力正在自家葡萄藤下,一边跟妈妈帕提米·买提卡斯木学习刺绣,一边担当“小老师”,为妈妈纠正国家通用语言发音,力求完美。

近年来,在北京市援疆项目支持下,稻香村打造了全国独一无二的“沙漠+稻田”生态旅游景观,利用7000多万元的援疆资金进行整村改造,全面规划实施田园综合体·民俗文化村改造项目,实现了“一户一业态,一家一产业”。2021年,艾克达家抓住机遇,把家里闲置的房屋改造成了具有维吾尔族特色的民宿,妈妈帕提米在经营民宿的同时,凭借自己会刺绣的手艺,在家中开设了一间刺绣作坊,做起了刺绣生意。爸爸为了让家庭生活过得更好,在周边找了一份开货车的工作,月薪一万元。

“我们的生活非常好,这得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感谢北京援疆。”艾克达的妈妈帕提米提起当下的幸福生活,内心是满满的感激。

每天放学后,艾克达的首要之事便是教妈妈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学校,老师怎么教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我回来就怎么教我妈妈。我妈妈跟我学得很认真。”

从带着妈妈一同学习字母、读拼音,到认字、组词,再到沟通交流,艾克达用了一年时间。“那时候,我妈妈学得快,但也忘得快。”艾克达回忆说。

为避免此类现象再出现,艾克达与家人商量后,决定在平日生活里,家庭成员都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沟通交流,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我和两个哥哥放学后,都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妈妈交流,帮助妈妈把学到的都运用起来,这样才能记得牢固。”艾克达跟记者分享自身的“教学经验”。

如今,在艾克达的细心帮助下,帕提米认识了100多个汉字,能够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基本交流。“这段时间,来我们村里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我可以和他们用国通语交流,不存在语言障碍,现在我们生意也更好了。”帕提米用国通语说道。

艾克达高兴地表示,“以后我要帮助更多的人,让村里的叔叔阿姨们都学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北京发改政务掌上办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运河东大街55号院

电话:010-55590088

邮编:101160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
北京发改政务掌上办
主办: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办: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网站标识码:1100000011京ICP备05084924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