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发展改革专栏 > 支援合作 > 支援合作地区 > 南水北调 > 河南 > 相关工作
京宛对口协作深入推进 淅川项目硕果飘香

日期:2022-08-15 来源:北京市支援合作办公众号

  北京、淅川,一水相连,因水结缘。2014年,北京、淅川正式开启对口协作篇章。北京、淅川对口协作以来,京淅两地紧紧围绕“保水质、强民生、促转型”目标,深入谋划对口协作项目建设。2014年以来,北京市对淅川县投入对口协作资金近5亿元,实施对口协作项目60余个,一大批保水质、强民生、促转型项目相继建成投用,并发挥了显著效益,促进了淅川生态、绿色、高效发展。

  水质保护促进一库清水永续北送

  淅川县把水质保护作为第一要务,牢固树立“水质至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把对口协作资金主要用于丹江库区水质保护及生态建设,先后利用对口协作项目资金2亿余元,实施了移民生态林建设、环丹江库周防护林建设、荒山绿化、汤山环境综合提升整治、环库生态廊道等30余个保水质的生态建设项目,支持发展湖桑、竹柳、软籽石榴等一大批生态富民产业,建成全省最大的湖桑种植基地及全国最大的竹柳基地、石榴种质基因库。目前,渠首干渠造林树木葱郁、生机盎然,进一步净化输水水质;环库周绿化形成保水护水的天然屏障;软籽石榴基地水肥一体化建设项目,改善了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提高农业综合开发能力,保护与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促进了优势农产品产业化发展。渠首汤山环境整治提升项目的实施,实现了“登汤山、观渠首、赏百花、望丹江”,把原来的荒山打造成以移民文化为主体,集科普教育、观光、体验、水源涵养功能为一体的山水公园,与周边景区构成旅游经典群,拉动周边生态旅游发展。未来,环库生态廊道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优化库区生态、生活、生产空间格局,沿库区形成健康的生态廊道、秀美的休闲漫道、独特的文化驿道、绿色的产业链道、诗画淅川的景观廊道、新时代库区移民美好生活示范带、水源地高质量发展生态经济示范带。生态保护的持续实施,丹江水库的水质持续提升,常年保持在Ⅱ类以上水质标准,符合国家调水要求。

  民生项目提升淅川群众幸福指数

  民生项目遍地开花,2014年以来,利用对口协作项目资金1亿余元,先后支持建设思源学校、县一高智能化系统、县医院、蔬菜大棚、香菇基地、黄粉虫养殖基地、小龙虾养殖基地、乡村振兴及美丽乡村等项目建设。目前,已建成项目效益显著。新建县医院服务全县群众,大大改善全县医疗条件;思源学校优化了城区学校布局,缓解了城区学校大班问题,促进了教育稳定健康发展;县新一高智能化建设项目,提升了学校运行效率,实现了朝阳区与淅川县的远程教育协作,服务了全校近万名师生,大幅提高了学校管理水平。蔬菜种植大棚、香菇种植大棚、黄粉虫养殖车间、小龙虾养殖等富民项目,有效助力群众增收致富。即将开工建设的乡村振兴及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将进一步充实渠首周边旅游资源,形成渠首周边游配套服务,帮助群众走生态与经济互动、水清与民富双贏的发展路径。

  促转型项目助推县域经济高效发展

  通过对口协作项目支持,在淅川设立了汽车减振器研发平台,成立了“院士专家(淅川)科技咨询服务中心”,一大批专家、教授深入汽车零部件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和研发合作。投入对口协作项目资金1000余万元,先后扶持了天一汽车减振器、中金制造、林吉特等企业加快技术改造,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拉长产业链条,实现水质保护、产业升级、职工就业、经济发展的多赢。在渠首周边规划建设的渠首北京小镇项目,一期文化街即将开业运营,二期民俗街正在快速推进,项目全部建成投用后,将形成整体旅游板块,预计每年可吸引3万人次左右的游客旅游观光,将进一步带动周边区域生态观光采摘农业及旅游景点发展,将进一步促进渠首及周边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生态旅游和特色农业发展,吸纳更多群众由农转旅、以旅促农,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板块。



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北京发改政务掌上办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运河东大街55号院

电话:010-55590088

邮编:101160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
北京发改政务掌上办
主办: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办: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网站标识码:1100000011京ICP备05084924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