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8-11 来源:北京市支援合作办公众号
原标题:调水情深连京宛 对口协作入佳境——北京挂职干部助力水源区高质量发展侧记
“南水北调工程是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2021年5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南阳市调研考察并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
为了一库清水永续北上,必须推动水源地绿色转型发展。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正式通水以来,通过京豫(宛)对口协作机制,北京市连续7年选派挂职干部赴南阳等水源区工作,助力当地高质量发展。
“保水质、强民生、促转型。”七年来,随着京豫宛协作不断走向深入,挂职干部作为双方携手合作的桥梁和纽带,积极促进水源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第七批挂职干部工作的一年间,他们怀着高度政治责任感和饮水思源深情,与水源地发展同频共振,在这片绿水青山间留下一串串深刻的足迹。
为有源头清水来
回想起2021年5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邹庄村的场景,淅川县九重镇邹庄村党支部书记邹玉新依旧很激动:“我依然清楚地记得总书记说,‘你们为了沿线的人民能够喝上好水,舍小家为大家,这是一种伟大的奉献精神,沿线人民、全国人民都应该感谢你们。吃水不忘掘井人,你们就是掘井人。”
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淅川,全县92%以上区域属于水源保护区。2010年6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移民启动搬迁,淅川16.5万移民迁出,是全国移民人数最多的县。
邹玉新就是移民中的一员。2011年6月25日,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九重镇的700多名村民从16公里外的油坊岗村搬迁至此,改名为邹庄村。
“党和政府没有忘记移民老乡。”邹玉新说,为更好支持邹庄发展,淅川县提出了建设“大邹庄”,邹庄村与邻近的水闸、下孔、孔北等4个村成立联合党支部,汇聚更多的资源、力量推进乡村振兴。同时引进龙头企业,发展特色种植和智慧农业。
在邹庄村发展的特色产业中,由京宛对口协作资金援建的京都果园绿色果蔬基地格外引人注目。该基地流转全村662亩地,吸纳了300多名村民就业,在种植猕猴桃、莲藕、草莓和油桃等高收益农产品的同时,还打造了集采摘、住宿、餐饮于一体的生态观光园。
邹庄村发生的变化还不止这些。邹玉新介绍,全村房屋立面改造均已完成,通过村内主干道和出村道路绿化、电网改造、下水道铺设等工程,全村面貌焕然一新。现在,村里的产业结构也更加丰富了,通过发展千亩高效智慧农业,结合京都果园采摘观光、小木屋餐饮民宿,这里成了远近闻名的红色旅游观光景点,可吸引1000多人从事旅游管理、交通、保洁、餐饮等工作,有效带动了周边群众共同致富。
“让水源区群众日子越过越好,是首都人民的心愿。”北京挂职干部、淅川县副县长张海祥告诉记者,2014年至2021年,淅川县共争取京豫对口协作项目共60个,总投资11.4亿元,其中争取对口协作资金4.2亿元,在生态建设、民生工程和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情谊绵长话共进
7月27日,在西峡县迎宾大道西延伸段的北京大桥上,北京挂职干部、西峡县政府副县长李晶远眺鹳河两岸,深情地说:“能够在这一片绿水青山间生活工作,将是我一辈子最难忘的经历。”
李晶所处的北京大桥,正是北京和水源地人民深厚情谊的见证。该项目于2017年开工建设,2021年底建成通车,首批2000万启动资金来自于北京对口协作资金。作为连接鹳河两岸的重要基础性设施,带动了城西片区发展,极大方便群众出行和农产品进城销售。
“挂职这一年来,我从工作上的参与者转变为推动当地发展的建设者,受益匪浅。”李晶说,西峡地处山区、交通不便,还担负着水质生态涵养的重任,但这里的政府和群众正努力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这其中的实践要付出百倍的艰辛和努力。
从首都机关到基层县区任职,对李晶而言也是不小的挑战。“在县政府分管工作,既需要做到科学决策,也要躬下身深入一线。”她告诉记者,要做好京宛协作的协调联络职责,要对全县产业结构、民生需求有深入了解,这些情况不能只靠听汇报、读材料,自己必须一家家企业上门调研,一个乡、一个村地挨个调查。
香菇、猕猴桃是西峡农产品的两张名片。李晶了解到,近年来随着市场行情变化,当地农副产品面临激烈竞争,产业升级势在必行。在她的积极牵线搭桥下,京东集团与西峡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围绕特色农产品共同打造电商供应链标准体系、线上培训平台和销售专区,助力农产品上行和地标品牌创建,这一合作成为京东集团与南阳开展全面合作的典范之作。
水润京宛架“金桥”
“感谢京宛创投基金搭架的平台,这次合作不仅带来了优质的资金,更是把现代金融理念和机制注入进来,这将为我们未来发展提供强大动能。”7月29日,河南利欣制药总裁许鹤激动地表示。
许鹤所说的京宛创投基金,是京宛合作在金融领域的又一创新举措。该基金全称为河南瑞瀛京宛创业投资基金,规模5亿元,首期为1亿元,利欣制药正是其中的受益者。
“中医药产业是南阳的优势特色产业,我们希望和通过利欣制药合作,推动更多当地优质医药企业壮大发展。”京宛创业投资基金负责人田宇飚告诉记者,在京宛合作机制的推动下,该基金作为京籍资本入宛,致力于引导南阳创新型中小企业并最终在北交所上市,并将持续为两地连通“金融活水”。
不断丰富扩容的金融合作,是京宛合作加深交流的缩影。北京挂职干部、南阳金融工作局副局长李惠表示,一年来,两地在金融合作领域实现了多个新突破。
“今年3月,南阳市政府、市金融工作局和北京金融监管局成果签署合作框架协议,这是两地对口协作在制度方面的一个创新。”李惠告诉记者。
在京宛金融对口协作的新局面下,两地在企业赴北交所上市、招金入宛、人才培养等方面积极开展合作。
据了解,目前,两地部门邀请了顺势一创、华润基金、国寿投资等在京资本机构,针对南阳6个县区17家重点上市后备企业,进行一对一洽谈指导;同时,还邀请北交所专家对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开展辅导,选取“专精特新”及其他优质企业37家作为北交所后备企业,逐家制定上市计划,支持企业北交所上市融资。在京宛创业投资基金之外,由北京中证焦桐基金发起设立了南阳市焦桐添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已完成备案,将面向南阳高端化工和农副产品领域开展合作。
协作发展树典范
近来年来,对口协作不断拉近京豫两地的人员、项目互动,为跨区域经济协作树立优良典范,各方围绕项目协作、区县结对、产业合作、干部人才交流等方面拓展合作层次和内容。
南阳市京(津)宛合作中心党委书记、主任赵靖说,近年来,在历届北京干部的“穿针引线”和“躬身实践”下,南阳成功举办了北京院士专家南阳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5周年等一批重大交流对接活动;组织实施了淅川县汤山整治、邓州市国家杂交小麦育种基地等协作项目297个,使用协作资金16.4亿元;引进建设了中关村南阳科技产业园、首创污水处理、康硕智能制造等产业合作项目70个,总投资163.5亿元。
“如今南阳市在奋力建设河南省副中心城市,这对我们对口协作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认真思考今后的路该怎么走,怎样走得更好。”南阳市政府党组成员、副秘书长邹顺华表示,北京与水源地建立对口协作关系,既体现了北京吃水不忘挖井人、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感恩情怀,更彰显了北京与对口协作地区合作共建、互利双赢的宏大格局。作为北京驻豫挂职干部,水源地就是我们的“第二故乡”,能够为家乡发展作出贡献,确保“一渠清水永续北送”,是荣耀,也是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