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7-12 来源:北京市支援合作办公众号
原标题:借力京蒙协作 促进产业融合(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 支援合作一线巡礼)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易地搬迁后续发展提供内生动力,建设美丽小康卓资,卓资县委县政府因地制宜、创新思路、强化举措,狠抓产业发展这一造血工程,立足独特的冷凉气候和区位交通等优势,深挖符合卓资县实际的冷凉蔬菜产业发展路径,将冷凉蔬菜产业作为带动脱贫群众和易地搬迁人口就业致富的重要举措,在北京市及朝阳区的大力支持下,卓资县顺应三产融合的形势,全力打造京蒙协作产业融合发展园。
调整结构,壮大优势产业
卓资县种植业过去是以土豆、玉米、小麦、燕麦、油料等多种粮食作物为主,多为农户自行种植,仅能满足自产自销,农户难以通过种植获得增收。2014 年,乌兰察布市星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落地卓资县,承包流转卓资山镇周边土地3800余亩,充分发挥当地日光充足、气候冷凉的优势,开始大规模种植西蓝花等冷凉蔬菜,取得了初步成效。在该公司带动下,卓资县调整种植结构、引进先进技术、培育新型产品,探索发展冷凉蔬菜特色种植产业,带动全县冷凉蔬菜种植发展,真正做大做强卓资县的特色冷凉种植产业。目前全县发展冷凉蔬菜种植面积5万亩,主栽品种为西兰花,种植区域由卓资山镇六苏木扩散分布到十八台镇、梨花镇、大榆树乡、巴音锡勒镇、复兴乡等五个乡镇。全县从事规模以上种植的大户有16家,年产量10万吨,产值达2亿元。所产产品因为质优、绿色,除国内北京、浙江、广州、福建等地市场以外,还远销日本、韩国等国家,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
筑巢引凤,提升产品附加
为促进全县冷凉蔬菜种植业持续健康发展,卓资县2018年着手在卓资山镇党益堂村建设卓资县京蒙协作产业融合发展园。园区总占地面积40196平米,总建筑面积16043平米,主要包括蔬菜加工及仓储车间、制冰车间、酱菜加工厂、纸箱加工厂、速冻蔬菜加工厂、批发交易用房等,形成集育苗、种植、加工、仓储、批发交易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融合发展园。积极引入星辰、银河、六必居等农牧业龙头企业,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统一化种植,同时研发冷凉蔬菜附属产品,现在产品有西蓝花优质菜、酱菜、水果玉米等多个品种,延长了产业链条,提升了产品附加值,把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环节有机结合,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极大地提升了农产品的经济效益。
产业融合,实现群众增收
卓资县有耕地63万亩,农村户籍人口14.9万人,常住人口4.3万人,由于农村人口多外出和常住人口多为老弱病残,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因此耕地撂荒严重。随着冷凉蔬菜种植业日益发展,产业日渐融合,卓资县发展出两条农户增收路。一是土地流转促增收,顺应冷凉蔬菜种植业发展趋势,县内成立了多家农业合作社,通过集中连片的流转撂荒耕地,有效带动了周边农民,先后共计流转土地近2万亩,带动3000多户农村人口通过土地流转获得增收,户均可增收500元;二是劳动就业促增收,冷凉蔬菜种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种植、育苗、田间管理、收割、包装等均需要大量劳动力,卓资县积极发展建立“产业基地+扶贫车间+产业工人”就业模式,依托冷凉蔬菜基地、车间,每年可提供就业岗位近千个,为了保证易地搬迁群众就近就地务工,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就业" ,优先录用易地搬迁群众和脱贫人口就业,实现产业与易地搬迁有机融合发展。
立足特色资源,发展优势产业,铺就乡村振兴之路。卓资县通过冷凉蔬菜产和业的融合,让资产变产业,从农户自行种植逐步发展到龙头企业规模化种植,让农民在产业融合发展中获得更多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