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4-16 来源:市文化市场执法总队、市交通委、东城区
一、改革背景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和事中事后监管的有关要求,着力解决基层执法中“一抓了之”“一罚了之”等问题,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同时,北京市坚持“包容审慎”监管,各区各部门不断创新执法手段,推行柔性执法,为经营主体减负。柔性执法给予轻微违法经营主体更大的容错空间,实现了安全执法与企业发展良性互动。市文化市场执法总队在全国文化执法系统率先开展了“初次违法后果轻微行为不予行政处罚”工作;市交通运输执法总队对首违免罚清单进行了扩充和修订,对当事人发生属于轻微违法告知承诺制范围的违法事项,采取签订承诺书等形式教育、引导、督促其自觉守法;东城区以一套更加贴合区域营商环境特色,反映区域经济特征的综合事项清单为抓手,力求做到精准施策、有的放矢,通过规范化、人性化的行政执法为各类经营主体创造更加健康、有序、包容的市场环境。
二、亮点举措及主要成效
(一)在全国文化执法系统率先开展“初违不罚”。2021年8月,市文化市场执法总队制定出台了《北京市文化市场初次违法后果轻微行为不予行政处罚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配套公布了首批20项《初违不罚清单》。2022年3月,公布实施了第二批18项《初违不罚清单》。2024年10月,进一步优化升级《办法》,研究出台了第三批15项《初违不罚清单》。通过不断探索实践“包容审慎”监管,建立健全文化市场“刚柔并济”的执法模式,既为解决“文化大市场与执法小队伍”监管难题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路径,也为推进首都高质量发展提供文化综合执法方面的支撑保障。《办法》中明确适用“初违不罚”依法不予行政处罚的具体情形,综合考虑当事人主观过错、违法行为社会危害性、持续时间、影响范围等因素,准确把握适用条件,严格依法裁量。经营主体的违法行为同时满足首次被发现、危害后果轻微、及时改正三种要求,属于首次轻微违法行为。编制《不予处罚案件办理执法指引》和《不予处罚案件移动执法终端操作指南》,第一时间组织专项培训,将案件办理情况纳入专项监督,确保不予处罚制度风险可控、公平公正。优化制度程序设计,创设“当场初违不罚”执法程序,见一次面、办所有事,让相对人“少跑路”,切实做到“企业有感”。截至2024年12月,累计办理不予处罚案件1266起,约占同时期行政处罚案件总量的22.4%,免除罚款总额超过2100万元,惠及企业超过千家。出台《京津冀地区文化市场初次违法后果轻微行为不予行政处罚36条清单》,实现三地文化综合执法“同事同标”,为进一步释放京津冀地区文旅市场活力提供有力保障,赢得三地文化市场广泛好评。
(二)交通运输执法“首违不罚”免罚清单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市交通运输执法总队对首违免罚清单进行了扩充和修订,对当事人发生属于轻微违法告知承诺制范围的违法事项,采取签订承诺书等形式教育、引导、督促其自觉守法。科学设定免罚事项,免罚不免责。对免罚清单进行扩充修订,共计101项(其中,77项涉企,占比76.24%),免罚事项清单占总职权17%。修订后,免罚事项设定更加科学,实施更加规范,监督更加有力,处罚事项宽严相济。但是对道路运输“两客一危”车辆、大中型桥梁和隧道安全等重点领域的严重违法行为,依旧保持高压打击态势。虽然有了免罚事项,但是免罚不等于免责,免罚不代表执法打了折扣、降低了监管力度。市交通运输执法总队开展“首违不罚”以来,做出不予处罚案件3385件(2500余件涉企),免罚金额达614万余元(400余万元涉企)。截至2024年11月,北京交通运输领域免罚清单事项数量不但在北京市各行政执法机关中名列前茅,与全国其他省(市)交通领域免罚事项相比,也同样位居前列。2024年4月,免罚清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时,被光明网、《中国日报》《北京日报》《新京报》等多家媒体转载,引发积极反响。
(三)东城区率先发布区级不予处罚事项总体清单。形成《东城区营商环境领域不予行政处罚事项总体清单(1.0版)》(以下简称《总体清单》),这是全市区级层面第一个涵盖跨行业、多领域的不予处罚事项总体清单。《总体清单》收录了393个免罚事项及其适用条件,囊括了区市场监管局、生态环境局、卫健委等15家行政执法部门和17个街道,2024年2月21日在区政府门户网站“优化营商环境专题”中发布,既为市场主体提供了明确的行为导向,也有效增强了执法透明度与社会参与度。执法人员多措并举推进《总体清单》有效落实。一是综合运用“扫码检查”“双随机”抽查、非现场监管等方式精准捕捉违法线索,提升问题发现率,衔接日常摸排与分级分类监管,减少执法扰企,打造“无事不扰、无处不在”的监管格局。二是大力开展法治宣传和警示教育,强化市场主体的自律意识,营造守法经营的社会风气。三是突出约谈指导和劝导示范,向当事人指出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和可能造成的危害后果,同时协助企业制定整改方案,帮助企业纠正违法违规行为。开展“包容审慎”监管,对符合清单免罚慎罚适用条件的轻微违法行为及时做出不予处罚决定,切实减轻企业经营负担,实现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相统一。东城区以清单为引领,认真落实免罚慎罚制度,实施柔性执法。利用免罚慎罚清单小切口,规范执法行为,既提升了“包容审慎”监管执法质效,又切实惠及了广大市场经营主体。截至2024年12月底,东城区将1880个企业纳入白名单,月均减少现场检查量超过1/4,做出1284次不予处罚决定,免除罚金约2000万元,开展法治宣传5360次,形成典型案例8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