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发展改革专栏 > 优化营商环境 > 2024年北京市营商环境改革创新案例汇编 > 十佳实践案例
强化“司法+行政”协同工作机制 创新继承业务办理模式

日期:2025-04-16 来源:海淀区

一、改革背景

为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在不动产继承中的提交材料繁多、办事流程复杂、办理周期长、提供虚假材料骗取继承权等急难愁盼问题,海淀区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创新继承业务办理新模式,相继探索“非公证继承”“不动产登记+公证”“府院联动、速裁+速办”等模式,强化“司法+行政”协同工作机制。

二、亮点举措

(一)设立非公证继承查验小组。设立非公证继承专窗、非公证继承查验小组,对非公证继承业务进行严格查验,如申请人不符合继承权公证办理条件或申请人不愿意选择办理继承公证,可直接到非公证继承专窗申请按非公证继承程序办理,确保继承业务的准确性和合法性。

(二)设立“速裁+速办”与“不动产登记+公证”模式。率先设立“速裁+速办”模式。在区不动产登记大厅设立“法官工作站”,为群众提供涉继承、离婚纠纷的现场咨询和诉讼指引,设置“司法绿色通道”办证窗口,实现持法院有效文书申请不动产登记半小时内“速办”;同时由区法院安排每日值班法官,在区法院速裁庭对涉及不动产类无争议案件快速、准确出具民事调解书或民事判决书,实现半小时“速裁”。与公证处设立“不动产登记+公证”模式,在不动产登记大厅一个窗口,即可完成公证咨询、办理、领取不动产权证全流程,极大地提高了办事效率。

三、主要成效

(一)缩短办理周期。以往按照全市非公证继承登记办理程序,包含公示期,最快需耗时近1个月才能办理完成,如申请人材料不齐全需补充材料或发函核实,办理周期会进一步延长。因申请人数较多,加之排队时间通常3至4个月才能完成登记。改革后公证处入驻,如材料齐全,15个工作日内即可办理完成不动产继承业务,提升了“司法+行政”双引擎的惠民利民工作质效。

(二)形成“两速+两证”网格联动机制。改革前,因继承过户类别不同,办理程序存在差异,不动产继承申请人在办理业务前,需根据自身情况判断继承类别,如涉及公证或诉讼,需先到公证处或法院办理对应业务后,向不动产登记中心提出登记申请。由于对继承登记业务、诉讼相关问题和办理环节模糊不清,导致当事人分别向公证处、法院、不动产登记中心提出申请,不仅让申请人感觉这是一件“繁事”“难事”,也给相关部门造成一定程度的行政及审判资源浪费。改革创新以来,海淀区率先建立从点到线、面的联动服务体系,通过与法院、公证处融合,实现不动产涉继承类业务的准确性及多样化解决方案,提升群众满意度。

(三)形成不动产涉继承类业务高效办理典型案例。海淀区率先在全市设立“府院联动、速裁速办”等新模式,强化“司法+行政”协同工作机制,已累计办理“非公证继承”登记167件、“不动产登记+公证”业务1255件,为群众提供涉不动产类法官咨询、“司法绿色通道”办理等服务300余人次;并率先完成公证继承“全程网办”及京津冀晋蒙不动产继承业务跨省通办。

同时,海淀区在不动产继承民生领域不断创新实践,显著提升了继承业务办理的效率和质量,增强了群众对政府部门工作的信任感和满意度,通过优化服务流程、强化部门协作、提升信息化水平等多项措施,健全继承业务办理体系,为全国推广不动产继承业务奠定坚实基础,提供“北京经验”。

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北京发改政务掌上办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运河东大街55号院

电话:010-55590088

邮编:101160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
北京发改政务掌上办
主办: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办: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网站标识码:1100000011京ICP备05084924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