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发展改革专栏 > 优化营商环境 > 2024年北京市营商环境改革创新案例汇编 > 十佳实践案例
率先推行“社银合作” 实现社保服务“就近办”

日期:2025-04-15 来源:丰台区

一、改革背景

长期以来,人力社保系统存在服务渠道单一、经办机构量少、工作人员不足,与“零距离”精细化服务还存在一定差距。针对社保经办渠道少,人流相对集中,“就近办”需求日益突出的问题,丰台区在全市率先开展“社银合作”试点工作,打造“银行网点受理、社保后台审批”的“社银合作”模式。努力开创群众得实惠、社保提效率、银行促发展的“三方共赢”新局面,为全市“社银合作”提供丰台经验和丰台样板。

二、亮点举措

(一)打造“网格化”布局。结合功能区域建设、参保企业和个人服务需求等情况,确定5个企业、居民较集中区域作为“社银合作”点位,从每个点位中选择1家银行网点开展“社银合作”试点工作,共涉及5家银行网点。第一批试点业务包括社会保险登记、社会化转移申请等6类共41项高频次、低风险社保业务。为办事群众开通银行柜面、机具服务、自助办理3种服务渠道,与社保经办机构“同标准、无差别”。

(二)推行“无差别”办理。规范5家合作银行网点业务受理环节工作流程,并成立咨询专家组在线实时对接,日均解决过渡期问题30余个。开展定制周期性业务培训计划,分批至社保经办大厅进行现场业务指导,讲解政策文件、操作流程、审核要点等;按照需要及时组织线上培训,针对业务办理中的新政策、新规定、新问题进行统一讲解,随时更新工作人员相关知识。实现“统一口径、统一标准”规范、合规受理社保业务。

(三)打造“1+N”制度体系。协助制定《北京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关于全面推行社银合作管理办法(试行)》及配套措施,对“社银合作”涉及的“1+N”的制度办法进行调整、完善。明确合作方式和流程,规定准入条件、标准和经办模式。对“社银合作”需要的各类软硬件设施、合作事项和保密工作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实行市级“总对总”“社银合作”工作机制,采用银行机构主动申请、社保经办机构逐个把关的方式开展合作。市、区两级社保经办机构分别与同级银行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实时沟通和定期会商机制,实时对接合作银行网点建设和业务运转情况。

(四)完善“社银合作”保障措施一是组织开展业务大讲堂系列活动,对银行工作人员采取集中轮训、岗位实训、以老带新等形式,讲解政策文件、操作流程、审核要点等,并发放社保服务事项办理操作指南,试点开始至今共培训20人次;二是通过实地抽查、数据分析、群众反馈等途径,掌握合作网点社保受理工作开展情况、业务办理情况,督办发现的问题,规范合作网点服务;三是将银行网点经办业务一并纳入社会保险风险防控范围,对合作银行网点涉及人员分为管理岗、经办岗、咨询岗等类别,明确相应岗位职责和工作规范,并对档案管理、网络及权限管理、内部控制、日常巡视等方面形成动态台账,筑牢社保基金安全屏障。

三、主要成效

(一)网格化社保服务格局初步成型。2024年8月,“社银合作”试点工作在丰台区正式启动,5家银行合作网点同步挂牌并开始办理业务。丰台区初步形成了以社保中心为主、街镇便民服务中心为辅、社保服务合作网点为补充的“一干多枝”的社保服务格局。试点以来已通过试点银行网点为办事群众和单位办理各类社会保险业务156笔,社会反响良好,为下一步“社银合作”工作在北京市的普及和扩大社银合作范围奠定了基础。

(二)强化宣传引导延伸服务触角。充分利用各大媒体平台、微信公众号、宣传墙、电子屏等形式,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宣传“社银合作”服务事项,提高公众知晓率,引导群众到“社银合作”网点就近办理合作清单中的社保业务,切实提升群众办事满意度。

(三)借力提升社保服务深度和广度。丰台区在“社银合作”过程中,通过开辟“绿色通道”、编制办事指南、上线便民合作网点电子地图、宣传养老反诈知识等做法,不断拓展社保服务的深度和广度。未来将在网点开设疑难业务专家号服务,社保业务骨干可随时通过视频等方式到网点“坐诊”,为参保企业和个人进行指导,拓展社保延伸服务。在推进“社银合作工作中逐步打造全面、周到的社银无忧服务体系。

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北京发改政务掌上办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运河东大街55号院

电话:010-55590088

邮编:101160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
北京发改政务掌上办
主办: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办: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网站标识码:1100000011京ICP备05084924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