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发展改革专栏 > 优化营商环境 > 2024年北京市营商环境改革创新案例汇编 > 十佳创新案例
强化“三医”协同 加大改革创新 做强医药健康产业生态

日期:2025-04-15 来源: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药监局

一、改革背景

北京市近年连续出台并实施三轮“医药健康产业行动计划”,在基础研究和创新转化、临床研究水平提高、创新药械审评审批制度等方面持续深化改革,激发产业创新发展活力。同时,依托“两区”建设和中关村先行先试,不断提高全产业链开放发展水平,服务保障外资企业在京发展,吸引外资企业在京聚集,全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医药健康产业生态。在相关改革举措的推动下,创新品种加速落地,创新药临床试验审批时限大幅压减,一批外资产业化重大项目在京落地。

二、亮点举措

(一)优化创新药械服务“全流程”,创新品种加速落地。在市医药健康统筹联席会议机制下,产业部门与行业管理部门及时、高效解决经营主体发展难题和急迫需求。建立创新药械全流程服务机制并出台工作方案,将企业重点品种纳入到市级创新药械重点品种清单实施项目制管理。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与“三医”等相关部门紧扣临床前研发、临床研究、审评审批、产业落地和入院应用等环节,接力开展专人“一对一”跟踪服务,切实加速创新品种落地。

(二)推动试点政策落地见效,创新药临床试验审批时限压减一半。推动医疗领域扩大开放试点工作率先在北京落地,支持设立外商独资医院,支持外商投资企业从事人体干细胞、基因诊断与治疗技术开发和技术应用,服务拜耳、康达行健、博尔诚等外资企业新增经营范围、开展基因细胞新技术开发。加快落实临床急需药械临时进口、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建设等试点政策。在全国先行启动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试点,创新药临床试验审批时限从60个工作日压缩至30日,推动8个创新药临床试验项目纳入试点。依托北京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率先为外资医药企业申报数据出境建立“绿色通道”,推动拜耳、赛诺菲等公司数据合规出境。

(三)高水平建设BioPark,汇聚全球顶尖生物医药创新资源。面向全球发布北京医药创新公园(BioPark)建设规划,重点布局总部集聚区、研发转化区、医工融合区和医药智造区,以多元化交往空间吸引全球顶尖生物医药人才,以高水平共享设施集聚前沿创新科教资源,以国际化营商环境汇聚全球顶尖生物医药企业创新资源。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等六大中心已集中落地总部集聚区,礼来、辉瑞等跨国制药企业已签约入驻。

三、主要成效

(一)新增8家知名外资药械企业在京新设研发或创新主体。辉瑞、丹纳赫、沪亚生物相继设立企业首个在京实体。礼来新设中国医学创新中心,同时设立美国本土以外的首家创新孵化器。阿斯利康设立全球研发北京中心,并计划将北京打造成为第六大全球战略中心。美敦力新设在华首个数字化服务创新基地,默沙东、拜耳等新设创新中心,助力本土创新药械品种转化、上市和出海。

(二)推动一批外资产业化重大项目落地。赛诺菲将投资10亿欧元在京新建胰岛素生产基地,为跨国药企首次在国内布局生物制剂原料药生产。GE医疗北京影像设备制造基地作为GE医疗全球最大的影像设备制造基地,获评中国医疗设备行业首家“灯塔工厂”。诺华昌平工厂扩建项目如期开展。推动阿斯利康公司在华唯一的疫苗产业化基地落地北京。


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北京发改政务掌上办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运河东大街55号院

电话:010-55590088

邮编:101160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
北京发改政务掌上办
主办: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办: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网站标识码:1100000011京ICP备05084924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