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4-15 来源:通州区
一、改革背景
2023年6月15日,北京企业培育的“京红1号”高产蛋种鸡和“沃德188”白羽肉种鸡,在经过严格检疫后,顺利出口至坦桑尼亚。此番1.65万羽种鸡的成功出口,得益于市区两级相关部门建立的资源共用、信息共享的高效对接工作机制,成立种禽出口专班,打通种禽出口检验检疫全流程,首创远程监控监管新模式,实现了我国自主培育种禽出口“零突破”,为企业出具自主培育种禽出口全国首张证书。
二、亮点举措
(一)一般外贸事项实现“四共”“四零”。建立“四共”,即关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业务共训、问题共解。具体包括针对政务中心窗口人员组织外贸业务办理能力培训和实操演示,走实服务企业的“最初一公里”;选择外贸业务事项,对接至政务服务网络平台。依托政务服务自助终端机打通外贸业务服务向街区延伸的“最后一公里”。依托城市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多功能会商室”,打造“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依托政务专员,实时跟进涉外贸事项;依托“首问责任制”,对接“办不成事”特色窗口,收集到企业困难和诉求后,前后延伸打造服务闭环。通州区和城市副中心在北京市率先实现了海关业务进政务服务中心,做到了跨省通办“零距离”,服务企业“零跑腿”,政策问答“零等待”,业务办理“零延时”。
(二)成立专班破解种禽出口难题。我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蛋鸡品种“京红1号”和首批自主培育的快大型(饲料转化率高、体形大、生长速度快)白羽肉鸡品种“沃德188”,均出自北京市华都峪口禽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华都峪口禽业),凝结了企业多年的研发心血。但此前,我国尚未实现自主培育的种禽出口,时间长、流程复杂、不确定因素多成为摆在企业面前的难题。北京海关在了解到企业的出口需求后,第一时间实地调研,掌握企业关注的出口检疫要求、申报程序、注意事项、风险隐患等问题的堵点所在。在北京海关的领导下,成立种禽出口专班,积极对接农业农村等部门,快速完成出口种禽孵化场、父母代养殖场及周边卫生环境确认工作;指导企业取得农业农村部出口许可,建立种禽出口“绿色通道”;商请海关总署,快速制定出口坦桑尼亚的种禽卫生证书样本并获得对方认可;协调中国海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做好疫病检测技术准备,打通检疫全流程。
(三)高效通关助企拓展国际市场。为了减少现场检验检疫工作对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干扰,海关采取远程监控监管新模式,打造专用远程音视频支撑平台。企业在得到海关指令后与其连线,通过实时音视频通话,实现海关与查检作业现场的联动。海关关员通过视频连线,在企业工作人员的配合下完成查检作业。在北京海关工作专班全流程统筹安排下,梳理出口报关报检、疫病监测检测、环境卫生调查、卫生证书签发、出口前临床检查和监管、中转跨关区协调、应急情况处置等7项内容,逐项提出落实措施。整个出口通关过程高效顺畅,种鸡苗从国内孵化出雏到国外落地全过程控制在72小时内。
三、主要成效
在高效对接工作机制的多项举措推动下,我国自主培育种禽出口实现了“零突破”,为企业拓展种禽国际市场奠定坚实基础,进一步提升了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认知度、接受度,促进企业建立更多合作关系,提升国际市场占有率。据悉,华都峪口禽业在种禽成功出口坦桑尼亚后,有意继续扩大出口规模,将目标市场延伸至巴基斯坦、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动我国种禽产业实现国际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