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05-09 来源:BTV1《特别关注》
记者昨天下午从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纲要”新闻发布会当中了解到,北京市“十三五”规划纲要首次设立红线约束指标,力争破解大城市病,并将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建设国际和谐宜居之都贯穿始终。北京市“十三五”规划纲要设定了27项可量化可考核的主要指标,包括四个红线约束指标,六个绿色宜居指标,八个民生福祉指标,九个提质增效指标。其中常住人口规模,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等4个红线约束指标是首次设立。
北京市发改委主任卢彦:“北京要实现从原有的集聚资源求增长到疏解功能谋发展这样一个重大的转变。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就要自觉地运用‘红线’思维,倒逼‘走内涵’式集约发展的路子。”
北京市“十三五”规划纲要不再将GDP指标放在第一位,而是更加注重提质增效,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同时新增加了5个绿色宜居指标新设了4个民生福祉指标,让全体市民在共享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另一方面,重拳治理突出问题,努力使“大城市病”得到有效缓解。
北京市发改委主任卢彦:“解决人口过多的问题,按照‘人随功能走’、‘人随产业走’的原则,将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相关手段,优化人口空间布局,强化人口服务管理。”
根据规划,到2020年,本市力争将常住人口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其中城六区常住人口在2014年基础上每年降低2至3个百分点,争取到2020年下降15个百分点左右;交通方面,坚持公交优先战略,力争使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达到900公里以上,中心城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5%实现区区通轨道,中心城区90%以上的居民步行750就能达到轨道交通站点。
此外,在能源方面,未来五年首都能源工作将紧紧围绕能源清洁转型这一主线,服务功能疏解和空气质量改善。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英建:“到2020年,全市优质能源占比提高到90以上,可再生能源占比达到8%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