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发展改革专栏 > 十三五规划专题 > 规划回顾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消防事业发展规划

日期:2006-09-15 来源: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前 言  

  “十一五”时期,是本世纪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实现首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为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消防环境,为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特制定《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消防事业发展规划》。本规划提出了“十一五”时期首都消防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战略重点和重大任务,是指导全市未来五年消防事业发展的重要依据。

  本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是:《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中共北京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意见》、《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以及《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本规划实施的期限为2006年至2010年。 

  第一部分 规划背景

  一、“十五”消防事业的长足进展

  “十五”期间,首都消防事业在公共消防设施、消防装备、消防科技和消防宣传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

  公共消防设施建设逐步推进。新建公安消防站10个,维修改造老旧消防站36个,组建特勤消防站4个,全市公安消防站数量增至57个。公安消防部队预警、接处警和抢险救援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

  消防装备大幅提升。更新老旧装备,引进先进装备,重点针对地下空间、高层建筑、地下铁路、危险化学品以及石油化工装置等危险性和危害性大的火灾。全市消防车辆总数达到325辆,消防队员个人防护装备接近新的部颁标准。

  消防科技达到新水平。消防电子政务和消防信息系统建设形成规模。新型卤代烷灭火剂替代物、阻燃装饰材料、耐火构件、防火涂料和大区域火灾自动报警控制器研发成功。中日两国政府消防教育训练中心专项技术合作项目基本完成,教育培训市民6万余人,消防科技含量和科普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消防宣传取得新突破。消防宣传进入四大主流媒体。北京电视台新闻频道法制进行时、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警法时空、法制晚报和人民公安报等报刊都开办了固定或相对固定的消防宣传栏目,利用中国消防在线、首都之窗等网络开展消防宣传。消防宣传阵地不断拓展,消防宣传覆盖面不断扩大。


  二、“十一五”消防事业的发展趋势

  “十一五”期间,北京消防事业发展必须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以改革创新的姿态面对新形势。

  努力适应“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的需要。以“平安奥运”为总体目标,加强相关消防配套设施建设,为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提供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努力适应城市发展空间新格局的需要。按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大力开展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实现北京消防事业与城市建设同步健康发展。

  努力适应建设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需要。切实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牢记“首都稳、全国稳”的政治责任,为建设和谐社会首善之区迈出坚实的步伐。

  努力适应走在全国公安前列跻身国际警界一流行列的需要。坚持政治建警、从严治警、科技强警、从优待警的发展战略,以争创一流为标准,全面推动首都消防事业健康发展。
  


  三、“十五”全市火灾形势回顾

 

“十五”全市火灾统计表

年度

接火警

(起)

火灾(起)

接抢险(起)

死亡(人)

受伤(人)

损失

(元)

2001

8726

5302

1782

27

103

13922918

2002

9759

5542

1866

67

93

11272857

2003

7837

5243

1535

42

112

10025792

2004

10103

4718

1976

59

127

12260225

2005

10839

8498

2636

50

114

10280847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十五”期间,全市火灾形势相对平稳。但是随着经济建设持续稳定增长以及政治、文化生活进一步繁荣,全市火灾总体呈现上升趋势。2004年火警10103起,有史以来首次突破万起,2005年火警10839起,是火警最多的一年。从未来发展形势看,“十一五”期间,全市火灾预防、火灾扑救和抢险救援任务日益繁重。

  四、“十一五”消防事业的主要挑战

  火灾形势日趋严峻。高层建筑林立、地下空间纵横交错、商业和服务业活跃、水电气热管线密集以及烟花燃放禁改限和奥运活动不断深入,使得传统性和非传统性火灾因素增加,全市火灾形势日趋严峻。

  公共消防设施欠帐较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城市公共消防设施建设方面,面临诸多瓶颈问题亟待解决。主要是消防站建设进度迟缓,消防水源综合利用不够,消防车道路堵塞占用,应急通信指挥水平相对较低,消防教育训练无法达到规模化体系化,这些瓶颈问题已经严重制约火灾扑救和抢险救援工作的开展。

  消防安全软环境不完善。主要是公安现役消防力量严重不足,多种形式消防力量建设没有形成规模,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有待进一步落实,市民消防安全意识亟待提高,全市抗御火灾能力亟待加强。

  “十一五”时期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我们将抓住机遇面对挑战,努力实现首都消防事业的健康发展。

 


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北京发改政务掌上办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运河东大街55号院

电话:010-55590088

邮编:101160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
北京发改政务掌上办
主办: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办: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网站标识码:1100000011京ICP备05084924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