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发展改革专栏 > 培育新业态新模式 北京在行动 > 媒体报道
全面实施“1+5”政策 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今日社评)

日期:2020-06-11 09:49 来源:北京青年报

今日社评

本报特约评论员

“1+5”系列政策充分吸收了最近一二十年我国新经济、新科技发展给市场带来的新活力,完善了新时期北京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系列政策站在全球和全国新经济、新科技发展高度,结合北京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各项目标让广大市民不仅“看得见”,而且“摸得着”,必将在首都各界产生巨大的引领带动、感召鼓舞作用。

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6月10日发布“1+5”系列政策——《关于加快培育壮大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加快新基建、加快新场景建设、促进新消费、实施新开放、提升新服务等五大行动方案。按照“1+5”系列政策,北京将系统推进新业态新模式建立和发展,为北京经济稳步增长和高质量发展建立全新的运行体系。(相关报道见A4、A5版)

和国内其他地区一样,北京今年经济运行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很大影响,同时北京由于承载着首都功能,承受的压力高于其他地区。日前,北京市疫情响应级别由二级调低至三级,疫情防控转入常态化,推动社会经济恢复正常运转,把被疫情耽误的时间尽量“抢”回来,已成为首都发展的重中之重。在此重要关节点出台“1+5”系列政策,表明北京对疫情后社会经济发展有了更成熟的思考。

近几年来,在我国推进经济转型过程中,北京作出了不少积极的探索,在提升北京社会经济格局、更好发挥首都功能,提升群众获得感、认同感等多方面稳步推进,北京社会经济运行具有良好的物质条件和基础。北京目前推进复工复产,不仅要积极运用各种支持企业政策,帮助企业克服疫情造成的困难,保证全市就业率维持在一定水平,还要积极引导企业和市场根据疫情后出现的变化,打造起点更高、更具成长性的经济发展平台。

正是因应这一重大现实,“1+5”系列政策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准确把握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趋势,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拓展前沿科技应用场景,不断优化新兴消费供给,高水平推进对外开放,全面改革创新政府服务,培育壮大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业态新模式,打造北京经济新增长点,为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新活力。

“1+5”系列政策充分吸收了最近一二十年我国新经济、新科技发展给市场带来的新活力,围绕把握新基建机遇、拓展新场景应用、挖掘新消费潜力等5个方面,完善了新时期北京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系列政策站在全球和全国新经济、新科技发展高度,结合北京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各项目标让广大市民不仅“看得见”,而且“摸得着”,必将在首都各界产生巨大的引领带动、感召鼓舞作用。

以加快新基建行动方案为例,北京提出抓住算力、数据、普惠AI等数字经济关键生产要素,瞄准建设、应用、安全、标准四大主线谋划推进,力争到2022年底基本建成网络基础稳固、数据智能融合、产业生态完善、安全可信可控的新型基础设施,实现五环内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室外连续覆盖,五环外重点区域、典型应用场景精准覆盖。这不仅将给北京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对于目前的保企业、稳就业具有重要意义,还将为北京实现数据智能现代化建立起雄厚的基础条件,促进北京未来一二十年的跨越发展。

疫情期间,各地出现一些新的市场营销业态和模式,疫情后也表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北京看到了市场在危中孕育的机,抓住新业态新模式并积极培育壮大,以促进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目前,各地对于加快复工复市、保企业稳就业都有一种紧迫感,北京的“1+5”系列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这也是北京作为首都和相对发达城市应当作出的贡献。

“1+5”系列政策是实现首都新发展的行动纲领,对国内其他地区也具有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我们全面落实落细培育壮大新业态新模式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就一定能够把被疫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全面实现社会经济发展各项目标。

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北京发改政务掌上办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运河东大街55号院

电话:010-55590088

邮编:101160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
北京发改政务掌上办
主办: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办: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网站标识码:1100000011京ICP备05084924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012号